移至主內容

鶯歌 陶藝家系列三 福州李家班

2008/07/07 11:57
6,995次瀏覽 ・ 223次分享 ・ 6則留言
PeoPo推 13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鶯歌早期務農,直到有大陸來的吳家才開始發展陶瓷,距離現在約二百多年,而福州師傅來台灣工作賺錢再回福州的有很多,民國時期,福州李家班 土來走師傅 來台灣工作,但是後來卻因為戰亂而無法返家,至今留下兩位高技術手藝傳人---李進福師傅和李明雄師傅,如今他們仍在繼續創作.......

      鶯歌在地人在陶藝界都會認識這兩位師傅,他們是福州土來走的二代傳人,再台灣能完全運用土來走手法製作的二位師傅,到目前都仍在繼續創作,他們的作品都是缸或是甕,有別於我們經常聽到的手拉胚,他們的技巧早期是炙手可熱,但是由於塑膠製品和鋼製品的出現,使他們的功夫漸漸被邊緣化,也許四十歲以上的人還有經歷過那段家裡用陶甕裝米或陶缸裝水的歲月,現在那些都已成回憶,如今我們只能在古樸設置的茶藝館或是咖啡廳才能看見這樣的作品。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阿醜 (未驗證) ・ 2008/07/07 19:14

      推!

      鶯歌的在地文化記憶,在funy的影像中,可以看到感情!

      小美媽媽 (未驗證) ・ 2008/07/09 19:56

      funy:
      感謝您的【福州李家班傳奇】報導與大家分享。記得民國65年,讀高職時,有一堂課是【陶藝雕塑】,老師很有耐心的教學(國、台語雙語教學),我們是用兩種的方式『手拉胚和練土機來拉胚』。製作陶藝作品,手要巧、心要細,還要有創意,製作陶藝很辛苦,當完成作品時,很有成就感。funy報導的很棒哦!請大家踴躍的推薦這篇報導。謝謝!

      ahsd (未驗證) ・ 2008/07/10 02:18

      歌在地人在陶藝界都會認識這兩位師傅,他們是福州土來走的二代傳人,再台灣能完全運用土來走手法製作的二位師傅,到目前都仍在?听器繼續創作,他們的作品都是缸或是甕,有別於我們經常聽到的手拉胚,他們的技巧早期?听器是炙手可熱,但是由於塑膠製品和鋼製品的出現,使他們的?听器功夫漸漸被邊緣化,也許四十歲以上的人還有經歷過那段家裡用陶甕裝米或陶缸裝水的歲月,現在那些都已成回憶,如今我們只能在古樸設置的茶藝館或是咖啡廳才能看見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