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菜圃日誌] 之二:這是誰發的芽?
97年4月14日(一)天氣:晴爽
摘要:播種第四天。不知哪來的芋頭仔,竟長了5公分!
凱西週末出遠門,連續三天沒澆水,沒想到土壤還是維持著一定的溼度,真幸運。有發現疑似發芽的情形。但是資訊不足、無法確認。只好再靜觀其變。
97年4月15日(二)天氣:炎熱
摘要:播種第五天。油菜心發芽約20株,蕹菜發芽2株,甜羅勒行蹤不明。發現「細葉碎米薺」。
一早去巡視菜圃和穴盤,就發現了油菜心冒出的嫩芽,真像兩顆對生的綠色心臟,有的子葉看起來就像蝴蝶,其中有一株嫩芽的子葉泛出淡淡的紫色,真是美啊!
不知道為什麼,菜圃的發芽速度比穴盤來得快,希望有高人可以指點一下。
最 近看了一本《野菜美食家》(簡錦玲著,天下文化出版),才知道有很多所謂的雜草其實是很有用的,不但可以入菜,還有療效。所以我就三心二意地巡視一下週邊 的野草,沒想到種類還真不少。仔細一一拍照之後,放大比對書上的圖片,發現眾多野草當中有一株就是書上所載的「細葉碎米薺」。
細葉碎米薺,十字花科。又名蔊(ㄏㄢˇ)菜,開白花,花謝後結圓筒型長角果。此草懼寒怕熱,必須在冬末初夏這幾個月完成開花結果、傳宗接代的使命,種子落地後,就在土裡休眠,直到下一個春天才會醒過來。為了把握這段關鍵時間,細葉碎米薺一長到三公分就可以開花結果,生命力令人讚嘆。
根據清朝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所述:「蔊菜長於南方…性溫辛,主治腹內久寒,食飲不消。」一般食用上半截5~8公分的幼嫩部位。也可以只挑葉片食用。據簡錦玲在書中所言,碎米薺的味道微辣,吃起來口感像豆苗。她拿碎米薺連莖搭配紅燒腳筋,葉片剁碎做春捲、包子餡,煮豆腐羹、炒蝦仁,真想立刻捻來下鍋。不過放眼望去,頂樓總共只有這麼孤零零的幾株。為了永續,還是等多子多孫的時候再說吧!
96.06.06 後記: 最近每週收成蕹菜,不過口感不佳,感覺細胞壁很鬆垮,應該是土不夠肥沃吧!最近打算嘗試使用自製液肥實驗一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