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路 視障國手黃子軒
【記者林秉賢/中正大學報導】
目前就讀中正大學運休所的黃子軒,以視障身分參加第三屆世界盃視障保齡球賽。未來希望擔任適應體育指導員<註一>的黃子軒,參加比賽獲獎無數,也鼓舞身障者勇於嘗試運動。
熱愛保齡球運動的黃子軒,拿起球時眼神格外專注。
記者林秉賢/攝影
中正運休所的黃子軒,天生患有弱視,但熱愛打保齡球的他,最大的樂趣在於挑戰保齡球滿分300分。熱鬧的保齡球館,突然有位手執導盲仗的女士推門進來,緊跟在後頭的是扛著運動器材的黃子軒,倆人相約今晚一塊打球。中年失明的賴淑蘭跟黃子軒同為中正大學在學學生,因緣際會下認識彼此,賴淑蘭便請目前為保齡球國手的黃子軒教她打球。盲眼人如何打球?靠得便是專門為盲眼人設計的運動器材,名為導向桿。賴淑蘭左手扶著導向桿,一邊走到球道前將球丟出去,咚咚一聲,球洗溝了,一個球瓶都沒打到。除了輔助器材,盲眼人更需重視打球的姿勢,賴淑蘭仔細聽完黃子軒講解每個動作的細節與意義後,再度站上球道,匡一聲,擊中六支瓶子。
從小就喜愛運動的黃子軒,幾乎每種運動都嘗試,國中那年跟表哥一起打保齡球,從此愛上保齡球運動。黃子軒覺得保齡球對視障者而言是項不錯的運動,因為打保齡球不需要跟別人競爭,只需要掌握好自己便能隨心所欲獲得運動的流暢感。保齡球屬於較易於掌控的運動,容易得到較多的成就感,相對增加自信心。「熱愛運動,也就會熱愛生命。」黃子軒說。
黃子軒的父親黃景星是位體育老師,提及兒子的成長過程,黃景星感慨表示,黃子軒從小功課不好,常考班上倒數幾名,個性變得很自卑,後來檢查出黃子軒天生患有弱視以及其他眼疾。對於黃子軒最後成為國手,出國比賽還獲獎,黃景星說:「保齡球的表現讓他變得很有自信,覺得自己不輸別人,功課也開始轉好。」由於知道自己的孩子熱愛保齡球,黃景星便在1998年向內政部申請創辦全國視障保齡球比賽,並鼓勵黃子軒參加,同時引進美國視障保齡球輔助並加以改良,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地打球。
黃子軒研究所畢業論文,正是探討導向桿與保齡球競賽成績的關係。未來他希望能夠擔任適應體育指導員,教導身心障礙者如何走入運動的世界。至於為何想成為一名適應體育指導員,除了受到本是體育老師的父親影響外,也因自己視障身分,較能瞭解身障者的心境。黃子軒發現許多身障者因為缺乏人指導,及其對運動的恐懼,使得身障者多半最後選擇獨自待在家中。黃子軒說:「運動能讓人隨心所欲,建立自信。」因此他希望成為一名適應體育指導員,讓所有人都能體會運動的快樂。
國立體育學院失能者運動與休閒研究所,曾經懇切希望黃子軒到該系所就讀,考量點就是黃子軒的視障身分。未來若成為一名適應體育指導員,認為黃子軒必定較一般運動教師更能體會身障者的處境與心情,更能鼓勵身障者克服對運動的恐懼,達到運動的目的。賴淑蘭表示,盲眼人建構世界的方式跟明眼人不一樣,盲眼人大多靠觸覺、聽覺以及方位感、空間感等與環境互動。明眼人當然也可以教盲眼人打球,但卻無法體會盲眼人心態些微的差異。賴淑蘭說:「黃子軒是位很細心的老師,也許跟他視障有關係,他願意用心去體會我們的心境。」本身擔任YMCA義工30年的黃景星,平時就帶領者身障者做運動,對於兒子期盼以視障身分擔任體育老師,黃景星覺得對身障者是個福音。
<註一>適應體育指導員主要工作,在於衡量不同類型的人,其身心發展及興趣,並適時提供體育相關之多樣性活動與學習機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