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力量 為您身聲演繹
【記者李金翰/台北報導】在很多人的心中,表演藝術不外乎就是音樂、舞蹈以及戲劇,而在現今台灣藝文界中,表演團體的演出也大多集中一種演出模式,但身聲演繹劇場卻打破了這個迷思。成立於一九九八年的身聲演繹劇場,由來自各方領域的四位優秀人才開辦,在十年的歷程裡當初四位創團者只剩下目前的團長簡妍蓁及藝術總監吳忠良,但他們秉持著當初自然簡樸的風格,由於身聲並不刻意去侷限表演形式,基本以肢體及擊樂為主,藉此呈現簡約風格。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演出的形式應該以靈感激發的原點為主」簡妍蓁認為各種藝術在創作時,都一定有個靈感的激發點,並且應該由這個靈感原點來決定藝術的模樣,而不應該受限於創作者長年來固定的演出方式。
既然選擇了跨領域,在創作過程中各種藝術的創作者的紛爭也是在所難免,簡妍蓁認為這種衝突是工作中的一環,應要勇於去迎接及面對,並且這些衝突會產生出正面能量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不同的火花也會在觀眾眼中呈現出不同的樣子,觀眾可以以戲劇角度或舞蹈角度來做解讀,也開創了表演藝術的更多可能。
「敲打其實是一種人類本能的原始行為」,簡妍蓁認為人自一出生就有敲打的本能,因此身聲劇場的演出中最常使用的就是敲擊樂器,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鼓,簡妍蓁認為台灣人在欣賞藝術上似乎較偏愛來自西方的藝術,但許多中國傳統藝術也有其迷人之處,例如身聲劇場常用的中國大鼓。
鼓在傳統認知裡較不具備音階的變化,演奏方式也較為單純,但卻是感染力最強也是最能表達力量的一種樂器,因此身聲特別注重鼓的演出,在一般的訓練時也會加強擊鼓技巧。在身聲十年的歲月裡,回到人的原點及與大地的結合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而鼓的演奏也最能將這些原始的力量展現出來。
在身聲創立之初,團員們的收入不太穩定,靠著兼職來增加收入。後來簡妍蓁在一次參加亞維儂藝術節中,看見了法國人精緻的街頭表演因而大受感動,也因此開始接觸了街頭表演,並發展接頭表演成為身聲的特色之一。在她的要求下,每一次的街頭表演都必須要跟劇場上的演出一樣精彩,小至化妝大致演出內容每一個細節都絲毫馬虎不得。
街頭表演是一種互動程度很高的演出,觀眾的反應是立即且迅速的,像副團長張偉來,從剛開始的生疏到漸漸對街頭表演產生興趣,有一次在西門町的街頭演出中還有觀眾因他的演奏而感動落淚。另一位資深團員劉佩芬則曾在台中的街頭演出中,以靜態方式表演,整整三小時的演出中有位觀眾不忍離去。這些街頭演出的經驗也讓演出者的演出得到更多磨鍊,在招考新團員後,簡妍蓁甚至會要求這些團員進行街頭演出,讓他們能夠藉此得到更多的啟發。
自從二OO六年遷移至現今的竹圍工作室之後,身聲劇團開始跟當地藝文空間作起聯結,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在工作室附近舉辦火舞活動之外,利用工作室附近的空地進行演出,開創工作坊讓民眾前來研習,將藝術在當地深耕,到當地鄰近的小學上課,將藝術傳播給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營造出由社區帶動藝術的氣氛,簡妍蓁也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形式,讓藝術以更簡單的方式進入人民生活,也創造出接近藝術的捷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