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輕」的重工業-輕油裂解廠 從一數到八
【記者王耀億/嘉義電訪】
一根根的大煙囪直指天際,吐出陣陣的白煙,周圍工廠林立,砂石車與油罐車魚貫進出。這是台灣的石化工業園區,為整個石化工業帶來所需的原料,而輕油裂解廠,是其中最基本的設備。從一輕(第一套輕油裂解廠)到正在計畫建設的八輕,每年總共為台灣帶來數百億的稅金收入,也同樣帶來無法估計的環境污染。
一根根的煙囪,這是台塑六輕場實景。
記者王耀億/攝影
石化上游原料的提供者
一輕於民國五十七年開始完成運轉,目的在於利用高溫,將輕油經過分離程序後取得乙烯、丙烯、丁二烯、芳香烴等一系列石化原料,以提供石化工業的中下游廠商使用。之後中油又陸續在高雄興建二、三、四、五輕,由民營公司台塑所設的「六輕」則是在雲林縣麥寮鄉設廠。台塑麥寮廠吳經理表示,人類的食衣住行,都需要用到這些石化原料,是台灣製造業重要的原料來源。
全島環保反「輕」
民國七十六年,高雄後勁居民展開了「反五輕運動」,反對中油在自己的家鄉設立五輕,從此引發了台灣長達30幾年的反「輕」運動。
台塑所規劃的六輕,原本預定建廠於宜蘭利澤,在宜蘭縣政府與當地環保團體的反對下,轉而在雲林縣麥寮鄉離島工業區設廠,這是台灣史上第一個石化產業因為抗議而轉移地點的成功案例。接下來東帝士集團在台南七股所規劃的七輕與濱南工業區,也因為溼地的環保影響評估、以及東帝士公司內部的經營問題而胎死腹中。
台灣輕油裂解廠坐落位置。
記者王耀億/製圖
近幾年即將建廠的八輕,因為各地環保團體的抗議,建地由原本的屏東,轉移到嘉義縣布袋鹽田,目前則是選擇在雲林縣的台西設廠,在環評委員與環保團體的要求下,目前八輕必須通過第二階段的環境影響評估(簡稱環評)才能在台西設廠,這也促使負責八輕提案的國光石化發表聲明,為了更容易通過環評,可能將八輕轉往彰化的大城工業區,更不排除將石化工業移往大陸發展。
雲林縣環保聯盟理事長張子見對此表示,將八輕建地轉移到彰化大城並不會幫助國光石化更容易通過環評,可能是想藉由放出消息對雲林縣政府施壓。而國光石化也表示,由於中油佔了國光石化的大多數股權,中油又屬國營事業,所以向西移往中國大陸的可能性不高,目前還是會在台灣本島設廠。
在台灣西海岸眾多輕油裂解廠林立的情況下,接著又有八輕的建廠,台灣要如何在經濟與環境保護下做出平衡,是本系列專題即將探討的議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