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快樂無憂學習環境_小琪的故事
教育部為幫助家庭遭遇急難的孩子繼續就學;
扶助弱勢幼兒受教;
提供獎助學金讓弱勢學生完成大學學業;
關懷中輟生,一個也不能少。
致力縮短城鄉的數位落差,提高偏遠鄉鎮的資訊能量。
同時,推動高中職優質化,讓學子快樂成長與就學。
努力弭平資源落差,為教育播下希望的種子。
重視弱勢受教權
家住台中縣的高二學生小琪(化名),開學後繳不出學雜費,導師發現有異,深入了解,發現小琪父母因為生病和車禍,無法工作,家中經濟環境不佳。
M型社會來臨,位於財富頂端的家庭不吝投資孩子,然而,另一端的家庭,則可能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影響求學。這些家庭遭到變故而需要幫忙的學生,為了避免他們因此失學,教育部設置「學產基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開辦至今,每年平均有6-8萬名學生獲得「學產基金」的救助,讓家中突遭變故或清寒學生,可以獲得即時的救急幫助。除了「學產基金」,教育部自96年開始推動「教育部推動學校教育儲蓄戶」,由學產基金補助學校設立專戶,更彈性迅速地對急難學生伸出援手,學校提供助學金增加7.15億元,學生辦理就學貸款在學期間利息由政府全額或部 分補貼。
扶弱勢幼兒
懷中輟生不讓弱勢幼兒輸在起跑點,配合國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教育部自93學年度開始推動「扶持5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提供弱勢地區或經濟弱勢的幼兒就學機會。
位在北橫山區的宜蘭縣大同鄉,84年以前,鄉內沒有幼稚園,山上的幼兒不是放棄學齡前學習,就是每天花單趟50 分 鐘車程下山就學,耗時又不 方 便。在宜蘭縣寒溪國小前校長林光輝的爭取下,獲得經費補助,成立國小附設幼稚園,讓山上的孩子也可以及早受教育。
教育部長杜正勝亦不放棄迷途的孩子,關懷中輟生。
一次全國校長座談時,杜正勝抽考校長們該校有多少中輟生,「校長們一定要時時關心學生,掌握他們的情況。」近年來,教育部整合各 方 資源,在校內設置72個資源式中途班和36個慈暉班。並與民間團體、企業資源結合,設置19個合作式中途班,提供住宿、學習與活動。
經過4年努力,復學率從三成提高到八成,輟學人數減少了,迷途的孩子重返常軌,保障孩子安心學習,快樂成長。 高中職優質化創造快樂學習環境,教育部亦大力推動高中職優質化政策。根據資料顯示,愈來愈多學生選擇就近入學。離家近,解決通勤問題,讓學子快樂成長與就學。
同時,去年教育部首度試辦「繁星計畫」,讓所有高中學校都能被「等同視之」,並捨棄傳統以考試 分 數高低進行錄取,改用「名次」為依據。
很多上榜學生都是偏遠或弱勢高中學生,打破明星高中念頂尖大學的傳統觀念,達到「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的目標。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表示,繁星計畫對落實十二年國教的「高中職優質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nbs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