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北勢老街換新「妝」 深耕菁寮永續

2008/05/07 03:44
5,032次瀏覽 ・ 2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租賃型商店街屋緊緊毗鄰,北勢街走過百年歲月,處處有著懷舊的氣氛。

【記者曾建勳報導】昏黃的落日,老農牽著水牛緩緩返回老街,跟隨牠的步伐,漫步台南縣後壁鄉菁寮北勢街,沿路兩旁僅存的老舊建築緊緊毗鄰,蛀朽的樑柱,傳統的紅色屋瓦,百年歲月痕跡的閩南式木造街屋,在夕陽餘暉映照下,每一角落都有著懷舊的氣氛。

  有著豐富人文風俗和老街建築的菁寮,民國九十六年獲得文建會推行的「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補助,台南縣文化局更於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舉辦「嫁妝文化節」活動,以「牛車迎親」的古禮方式,吸引十一對來自各地的新人參加。未來,文化局有意運用當地特有的民情風俗,搭配老街場景進行活化,甚至不排除嫁妝店舖復業的可能性,將它打造成為全台灣第一個「嫁妝產業活化」聚落,讓菁寮得以重現昔日的榮景。 

  曾經是八掌溪沿岸最繁華的菁寮聚落,昔日熱絡的商業活動,至今老街中仍留下不少流動小販歇腳的「販仔間」和「租賃型」的商店街屋,回憶起老街歲月,耆老吸了一口菸,吞吐煙圈間,娓娓道出那段繁華的時光。  素有「嘉南平原穀倉」之一的菁寮地區,庄內廣植水稻,由於嘉南大圳提供豐富的水資源,灌溉用水汲取方便,產米量大大提升,使得人民生活獲得改善,於是許多販售日常用品的雜貨店,逐漸聚集到人來人往的北勢街上。

  民國四、五十年代,庄內唯一的「菁寮戲院」內上演著歌仔戲,戲台下擠滿了看戲的村民,或站或坐,流動小販沿途叫賣,逛街人潮川流不息。當時菁寮最熱鬧的商店街-北勢街,專賣南北貨等民生用品,甚至婚嫁喜慶所需物品,都可以在這兒一次購得。聚落內棉被店、傢俱行和布莊等商舖林立,吸引不少鄰近鄉鎮到此辦嫁妝,因而也帶動茶室、酒家和撞球間娛樂場所的興盛。 

   早期北勢街位於鹽水港通往嘉義鹿草南北二路交通要道上,商販絡繹不絕,主要來自於新營和白沙屯等鄰近鄉鎮,就連八掌溪彼岸嘉義鹿草的生意人也扛著販售物品,划著竹筏渡河定期來此聚集交易。  遙遠路途多靠雙腿步行,為了解決小販來回往返的辛勞,價格便宜的「販仔間」應運而生,只有木板隔間的簡易型旅館,提供短暫棲身之所,而他們的交易範圍以附近的鄉鎮為主,白天到各地兜售物品,傍晚再回到菁寮休息過夜。頻繁的市集往來,當地也衍生出不少「租賃」用的店面,提供商家做生意。

  爾後,隨著南北縱貫鐵路的開通,帶動周圍新興市鎮-後壁寮崛起,加上電視普及化以致戲院無人看戲,人潮逐年散去,北勢街只維持短短三十年的光景,繁榮街景逐漸步入晚年。由於村庄日趨沒落,就業機會不多,造成人口嚴重外移,民國八十七年後壁鄉墨林村長殷憲政於是自發性地投入社區改造的工作,為故鄉找回昔日的生命力。  「社造就是要找出地方特色,尤其是一些即將失落掉的。」殷憲政說道。光復後的菁寮,當地居民以「三角藺草」編織為農村副業,然而隨著老一輩耆老的凋零,這項技術即將斷炊,為了延續地方產業文化,於是成立藺草編織研習班來傳承。不只傳統產業,老街中兩百多年清朝古厝和日據時代木造街屋建築,歷經長年累月的摧折,早已殘破不堪,急需進行古蹟修復保存。

  上百戶散落於村庄各地的三合院,隨著青壯年人口相繼離村轉業,成為空蕩蕩的古厝,如今只剩下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主人默默守候。不忍心現有古厝資源荒廢,殷憲政計劃將三合院的閒置空間再利用,打造休閒旅遊觀光民宿,除了讓遊客親身體驗菁寮聚落的真善美樸,也間接填補老人家心靈上的孤寂。

  菁寮改造運動刻不容緩,然而單憑殷憲政的力量,也是孤掌難鳴,亟需社區居民的配合。「社造好比戰爭,半打半跑,說完全失去信心又捨不得,說很有衝勁,又衝不上去,『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殷憲政眼神中盡是感概。對於農業社會的菁寮,「社區改造」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居民意識難以凝聚,以致推動之初備受阻撓,甚至有人冷潮熱諷,但基於對故鄉的使命感,促使他繼續堅持下去。

  為了跟隨殷憲政的步伐,民國九十五年,在台北縣鶯歌擔任陶藝教學指導老師的黃永全,毅然決然返鄉成立「菁寮聚落墨客林立社造文史工作室」。黃永全強調,菁寮雖然是個淳樸的鄉村,卻有著豐富的文化資產等著被大家發掘。憑藉四年累積的社造實務經驗,他開始著手投入社造運動及文史資料的建立,更透過網路包裝行銷「菁寮庄文化資產一日逍遙遊」的行程,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村庄。

  「北勢街就是古早在講的嫁妝街,你想的到的嫁妝用品像腳踏車、棉被、西裝,以前這裡都有賣……」頂著午後烈日,黃永全賣力地解說。他利用假日空暇,南北兩地來回奔波,負責擔任社區導覽的工作,更積極培訓當地居民成為解說員,黃永全認為,以「在地人關心在地事」的心態介紹自己生活的故鄉,是最貼切且更有故事性的,同時藉此宣導保留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在導覽員的引領下,遊客參觀老街的木造街屋,拜訪僅存的嫁妝老店,赤腳走在田埂間,認識「染布青」植物,不僅替菁寮找回昔日的熱鬧,同時也帶動整體社區文化的成長。  「不只老街,聚落內處處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攤開地圖,黃永全難掩內心喜悅,逐一向大家介紹菁寮各地的景點。由他親自設計,結合了菁寮、墨林和後?三村庄的「農村、古厝、嫁妝街、人文之旅」,厚厚一疊的觀光導覽地圖終於出爐了,為了把菁寮聚落行銷出去,居民自發性地出錢出力贊助印製,替故鄉的文化觀光產業再向前邁進一大步。

  金黃色的陽光透過樹葉空隙,灑落在老街「亭仔腳」地面上,一百年歲月光陰,伴隨著耆老爽朗的笑聲在此凝結,菁寮聚落走過昔日的繁華,街道上熙熙攘攘的景象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批遊客到此參觀。經過這幾年默默耕耘,社區改造運動逐漸步上軌道,已經順利地讓老街生命得已延續,相信有朝一日,北勢街一定會再創下另一輝煌里程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