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吃餐盤 「塑」造大問題

文字-A A +A

【記者蔡佩璇/中正大學報導】

  台灣人的生活中缺不了塑膠袋,買菜、購物、包垃圾無一不用到塑膠袋,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技正邱俊雄說:「民國九十一年度開始,國人每年約200億個塑膠袋。」雖然嘉義縣自今年四月正式實施廢塑膠袋回收政策,但嘉義縣環保局表示,由於嘉義縣目前沒有濕式處理場<註一>,因此沾有非水類液體的塑膠袋仍只能作為一般垃圾丟棄。

  國立中正大學大門口及宿舍區外的大吃市、小吃市,一直是中正大學學生的飲食重心,對於大小吃市許多店家將食物放置在套有塑膠袋的餐盤上給予客人食用,不少學生在築夢BBS的complain板上反應有衛生、安全及環保上的問題,大吃市老闆蔡小姐表示之前在外地開店時從來沒看過這樣的景象。

店家使用塑膠袋包餐盤。

記者蔡佩璇/攝影

  大小吃市原本為無水源地帶,將餐盤套上塑膠袋可以省去大量水的使用量,小吃市老闆吳文昱表示,目前小吃市仍沒有水,清洗及食用水都要自己想辦法,因此「這是不得已的做法。」大小吃市人潮往往在晚餐時一窩蜂湧入,店家為了應付如此高流動的人潮必須快速出餐,而碗盤的供應上也要相對快速,但店家擔心在洗滌時為了求快而洗不乾淨,如此對學生健康不好,所以認為用塑膠袋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對於店家使用塑膠袋的情況,犯罪防治系三年級的陳朝佑認為店家為了賺錢及方便,大量使用塑膠袋包餐盤,不僅不環保,也有健康及衛生上的疑慮。

  許多店家雖然使用塑膠袋包餐盤,但也特別選用耐熱材質的塑膠袋,耐熱塑膠袋之成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膠,可耐120度的高溫,但這僅能確保在未達120度的情況下塑膠袋不會變形,工學院院長蔣見超說:「雖然加熱不超過其耐溫上限就不會變形,但並不表示不會釋放出有毒物質。」其實真正對人體有害的成分不是塑膠袋本身的材質,而是內部添加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工學院院長蔣見超:真正對人體有害的是塑化劑,對身體會造成影響)鮮少店家了解耐熱塑膠袋,裝熱食後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對於此,大吃市老闆李承明表示,轉換需要成本,未來可能購買紅外線消毒,以替換掉現行使用塑膠袋的作法。

  近年來台灣環保意識興起,例如,政府推廣的自備餐具與廢塑膠袋回收再利用等,但真正落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經濟系三年級黃昱凱說:「除了我自己之外,我所認識的人沒有一個是自備筷子的。」其實注重環保與飲食安全不僅是店家的責任,更應該從消費者自身開始做起,店家也大力贊同,吳文昱表示若每個人都可以自備碗筷,這樣不僅可以免去餐具的開銷也可以避免使用塑膠袋的問題。

  為避免萬年垃圾塑膠袋持續增長,不僅是環保政策的發布,更應由人人落實,自備餐具不僅可以減少垃圾量,也能避免吃下免洗餐具的有毒物質,可以做環保更能維護自身的健康。

  <註一>可回收的塑膠袋分為乾式及溼式,前者指未沾到非水類液體的塑膠袋,後者指略為沾有油污等非水類液體的塑膠袋,而後者須由特殊的濕式處理場處理後才能回收。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10則報導
2,183則影音
569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43

歲月流轉 走進嘉義西市場

2024-04-22
瀏覽:
2,815
推:
1
回應:
0
7:44

嘉義雙語教育 英文從小學起

2024-04-22
瀏覽:
2,629
推:
2
回應:
1
8:11

消失的影響力? 淺談學生媒體

2024-04-22
瀏覽:
1,734
推:
0
回應:
0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12,315
推:
22
回應:
0
2:58

傳統手工製香 堅守文化價值

2024-04-15
瀏覽:
6,794
推:
1
回應:
0
2:50

人間月老 媒那麼簡單

2024-04-15
瀏覽:
4,175
推:
4
回應:
0

守護傳統建築 竹崎鄉土角厝文化

2024-04-08
瀏覽:
5,696
推:
1
回應:
0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2024-04-08
瀏覽:
5,101
推:
1
回應:
0
2:59

獨劇特色 訴說台灣故事

2024-04-08
瀏覽:
8,372
推:
5
回應:
0

手繪看板師傅 一筆一畫的電影世界

2024-04-01
瀏覽:
3,889
推:
0
回應:
0

大小吃餐盤 「塑」造大問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102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102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