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學評鑑 財務透明度成死角
九十七年度系所評鑑已經展開,教育部表示評鑑結果將成為學費調漲的指標,但評鑑項目卻未將財務透明化列入,這種評鑑恐怕不能反應學生最關切的學費和教學品質問題。
九十七年度系所評鑑已經展開,教育部表示評鑑結果將成為學費調漲的指標,但評鑑項目卻未將財務透明化列入,這種評鑑恐怕不能反應學生最關切的學費和教學品質問題。
各大學請求調漲學雜費已久,教育部也宣佈將依照評鑑結果來區分「績優大學」和「非績優大學」,藉此決定調漲幅度;但是大學調漲學費卻與國內工資增加無關。 六年來,國內工資調漲不到百分之八,但私立大學學費增加百分之二十,公立則攀升百分之四十,主因是近年大專院校漸多、學生人數劇增,但高等教育經費卻未依比例提升,使公私立學校得到的政府補助日益減少,在對外募款又沒有突出成績之下,學校只能增收學生的學雜費。 然而目前的評鑑項目中,「財務透明化」卻非評鑑重點,學校的評鑑依據與財務狀況並沒有直接連結。各校究竟如何運用調漲的學費來改善教學品質,反而成為評鑑死角。 如照教育部的邏輯,把目前評鑑結果作為學雜費的調整依據,並不能真正解決各大學的財務問題。教育部應該同時調查各校的財務運用狀況,才能發揮評鑑的影響力,回應學生的真正需求。 |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