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製片大不易(四)-看學生畢展 電影公司:「不會」
【記者謝雯潔/嘉義報導】
畢業製作除了創造共同回憶,完成電影夢,大部分學生更表示想藉由畢製作品讓自己能被業界看見。然而對於學生畢業展覽業界是否會前往觀看,大部分電影製作公司皆表示不會,而原因都是沒有合作關係、沒有得知訊息的管道。
除了膠捲與數位的不同,三映電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陳製片更表示,不會前往觀看學生畢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得知消息的管道,沒有電影製片或行銷上的合作關係。
由於學生畢展多在大學校園宣傳,對於業界的宣傳不夠,讓他們無法得知此訊息,於是理所當然缺席學生畢展會場。然而就算發邀請函到電影公司,陳製片也坦白表示:「如果沒有合作關係,不會特地前往。」因此學生若要吸引電影公司注意自己的作品,發邀請函給電影公司是必備基本動作。除了寄出邀請函,陳製片並說:「還要有說帖,說服公司的人撥時間去看你的作品。」
此外在合作關係部分,若學生有極大興趣想進入電影圈發展,可向電影公司提出合作計畫,說明希望在電影製作或電影發行上獲得合作機會。然而陳製片說:「如果提出合作計畫,我們就會以業界的標準衡量,夠不夠專業,能不能賺錢等。」
沒有商業包袱 學生應自由擁抱創意
雖然學生製片業界多半不看,但在導演吳星螢的眼裡,學生製片因為沒有商業包袱,其部分創意、觀點是可嘉許的。吳星螢更提到,學生製片從以往只表現學生對電影的夢想外,近年來她慢慢看到學生嘗試表現的除了擁抱電影夢之外,還有導入更多對於想改變電影圈環境的想法。也許藉由獨立製作的串聯,也許藉由作品訴說國片對台灣的意義等,她看到學生製片慢慢呈現改變環境體制的想法。這是她所讚許的,也期許學生製片能繼續多加發展。
由於學生製片無商業包袱限制,拍過多部紀錄片的導演蔡崇隆說:「因為學生沒有束縛,所以可以自由的創作,這是我覺得學生應該更把握的地方。」但也表示,學生因為接觸過多主流電影,導致創意受限。對此蔡崇隆說道:「學生在自由創作的環境下應有自覺,不要隨波逐流。」他也建議學生在創作時,可多接觸非主流電影,讓自己的視野更廣,才能有更多的創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