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憶」 居家環境幫助大
【記者洪瑋庭/北市報導】「大家早,請問一下各位,今天是民國幾年幾月幾號阿?」由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的年度失智症防治照護講座來到了第五場,講座一開始,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問了一般人都答得出來的問題,「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可是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就是答不出來。」年齡是失智症的最大危險因子,當年紀大了,記憶漸漸地退化,很多時候,他們身不由己,只能無奈地讓記憶隨著歲月慢慢流逝。
健忘是老化的副作用,血液量減少、腦萎縮或是壓力、疲勞等,都是老化的記憶障礙原因。數據顯示,年齡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發生率就會增加一倍,台灣到二零零六年底統計失智症人口約為十四萬人。隨著人口高齡化的趨勢,未來失智症人口必然增加,如何防患失智症及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已成為老人議題的重點之一。
講座上提及,失智症患者的主要症狀分成三大類,分別是記憶障礙、辨識障礙及認知障礙,也會出現不安、焦躁、幻覺或妄想等周邊症狀。隨著病狀逐漸加重,問題行為跟居家意外事故的發生率也會節節上升。因此,失智症協會舉辦了一場「失智患者的居家環境安排」講座,主講人陳政雄為老人建築研究室主持人,研究老人建築已數十年的他表示,「大家都比較注意如何用藥物治療失智症,但是其實,改善居家環境也是幫助失智症患者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由於身體及認知的障礙,失智患者容易受到環境的傷害,需要物理性的安全及感情上的安定,「治療失智症有三個方面:藥物、人跟環境。藥物在身體層面提供協助,但無法完全根治失智症,家人的陪伴提供了失智患者感情上的支撐,而改善居家環境則是能讓失智患者感到安定,消除他的不安。」張政雄的一席話,點出了居家環境對失智患者的重要性。
首先,必須強化環境的認知力及方向感,由於失智患者易有時空混亂的情況,所以居家環境中, 需有規則的時間指標與明確的路徑指示,張政雄說明,「例如在長長的走廊上,不能什麼東西都沒有,最好放個盆栽或是立燈之類的,讓失智患者知道他現在走到哪裡了。」另外,色彩如何搭配也是重點之一,張政雄說:「應選擇看得清楚的鮮明顏色,牆面與地板選擇對比的顏色,以增進失智患者對空間的認知。」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應該避免複雜的花色及質感選擇,「因為這樣會造成失智患者的混亂或興奮,精神就不能安定。」
嗅覺亦能對失智患者造成刺激。張政雄表示,芳香可以增進甦醒、提神,減低失智患者的攻擊性,並且提升患者身體的防禦能力,還有,由於各世代的生活方式不同,對氣味也有不同的感受,「像我認識的一個阿嬤,因為他丈夫是個木匠,只要聞到木頭的味道精神就會變好。」這些關於居家環境的小細節,都是照顧失智患者必須注意的地方,從事老人照護工作的與會民眾呂秋華說:「老師說得很清楚,讓我更加了解,環境原來對患者是如此地重要。」
在所有的環境安排原則中,「安全」還是第一要項。消除環境中的高低差、平順的移動路徑,都能避免讓失智患者發生跌倒、墜落等意外事故;整理室內環境則能幫助患者清楚了解自己的生活空間,進而消除焦慮的情緒,而在患者移動路徑上的家具等,最好能夠固定,以免患者絆倒,張政雄還提到,「至於門檻,能不要就不要,如果像浴室等比較需要門檻的空間,則可以考慮用軟橡木的建材。」
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是若能花點心思在居家環境的安排設計上,相信必能幫助失智患者的家屬更加得心應手,也更能穩定患者的病情。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