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傷了,我該怎麼辦?~創傷兒童福利服務宣導廣播劇~
孩子能平安快樂的成長,是每個父母共同的心願,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預防雖能減少意外的發生,卻無法完全杜絕。
自民國八十八年起,本會為了積極降低兒童創傷事件的發生率,舉辦了預防宣導及進行各式宣導品的編印,也為遭遇創傷衝擊的家庭提供創傷兒童個案管理、創傷兒童及父母成長團體之服務,陪伴他們走過創傷的歷程。在去年度更籌劃了廣播劇的活動,將先前出版的「可琪受傷了」繪本透過製作廣播劇的方式,從天使童可琪受傷的故事,帶領聽眾進入現實生活ㄧ位名為小雲的小女孩的受傷世界,並邀請漢聲廣播電台「愛家總動員」節目主持人-吳沂家與專家學者進行訪談,透過問答的方式提供民眾正確的創傷兒童心理協助、醫療與法律問題處理及尋求資源的方法。
在新的年度展開之際,為了讓不曾經歷創傷經驗的孩子遠離創傷事件、讓曾受創傷的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了解與更好的照顧,本會將廣播劇與訪談的聲音檔置於「走出創傷」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beautymind1)與本會網站多媒體服務(http://www.safe.org.tw/media/media.html)的網路平台上,歡迎社會大眾點閱收聽。
以下是廣播劇的連結內容與簡要說明:
在天使的國度裡,一個叫米利的天使拿著撿來的黑魔鬼魔棒,對著可琪的翅膀揮了兩下,當可琪昏倒再醒來的時候,她的翅膀已經被魔棒給割掉了;在平凡的人世間,東東因為替小雲推盪鞦韆推得太高了,讓小雲從鞦韆上摔了下來,造成腿部骨折與眼睛受了傷。在可琪與小雲受傷之後,他們都遇到了心理、法律、醫療及不知如何尋求協助的問題,透過故事,他們會找到適當的方式走出創傷:
一、心理重建:
自從可琪與小雲受了傷,就常常會對週遭的事物很敏感,還會感覺到孤單與害
怕,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會做惡夢,但他們卻只能無助的哭叫!
在接受訪談時,本會兒童創傷組林 慧華 組長提出孩子在遭遇創傷時常見的心理症狀,例如:做惡夢。根據孩子做惡夢的情況,林組長建議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同入眠,或是幫他準備讓他安心的物品以提升他的安全感。同時也提醒照顧者要注意自身的壓力與疲倦,可以安排自我喘息的空間與時間。最後,提供一些觀察的指標,當孩子出現某些症狀且持續沒有改善,家長便需帶孩子至專業的心理機構做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
二、法律責任:
米利與東東的家長們都很有心想負起孩子們過失的責任,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才能彌補,他們需要增進法律知識,以減少自己的焦慮與保障孩子們的權益。
本會邀請了法德商務法律事務所岳珍律師,告知社會大眾當一個孩子受傷時,當事人及監護人都有責任,包括民事與刑事兩種。當責任的歸屬確定後,相關人員在要求賠償事項時,常見的賠償項目有醫療與心理輔導費用及慰撫金…等。如果賠償事項無法達成共識,相關人員可以訴諸法律,但須注意保存證據與時效性。
三、醫療復健:
受傷後的復原是一段辛苦的過程,不但照顧的爸爸媽媽辛苦,受傷的可琪與小雲也很不好受,需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並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最佳的狀態。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外科孫宗伯主治醫師根據協助本會的經驗,提醒大家孩子最容易碰到的傷勢為骨折及外傷破皮,並提醒家長與相關人員當下應該先讓傷勢固定與保持原狀,以不增加傷害為優先。接著由醫院返家之後,需依照醫師之指定方法照顧孩子的傷口,並注意孩子使用的藥品、復健的方法,以及補充孩子所需的營養,如果需要回醫院做複診,要與醫生討論期間內對傷口的觀察與問題。
四、資源網絡: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