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補充鎂,可預防腦中風! 轉載鄭醫師部落格

2013/04/23 08:25
1,72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好奇寶寶訂閱鄭醫師部落格,常收到很多珍貴的訊息,恨不得在此園地,篇篇轉載,但事與願違,終究我的精力有限,僅取立即用得到的資訊。這篇與腦中風有關,是與老媽現在狀況有密切關係,予以轉載。為了您的健康,也希望能推廣訂閱.

最棒的是他的資訊篇篇有來源出處,如有疑問,可以點選連結,看他寫文章的依據,是很有公信力的部落格的網站。同時,鄭醫師對留言也很重視,會盡量即時回覆。這是我親身經驗。所以他的文章我放在『醫學知識』專欄,其它相關文章,放在『健康資訊』專欄,因為無法鑑定真偽,但似乎又很不錯,也收藏作參考。『醫學知識』專欄也收藏了一些我個人碰到的個案,主觀上覺得可信度高,當然見仁見智,如果網友有不同看法,也予以尊重,不會起煩惱心。

鄭醫師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

好奇寶寶『醫學知識』專欄

http://60.199.249.34/list/post/16130/1494/all

好奇寶寶『健康資訊』專欄,已收藏98篇

http://60.199.249.34/list/post/20106/1494/all

 

補充鎂,可預防腦中風!

http://tw.myblog.yahoo.com/jw!iG0B7fSWFRtHpEcCkQDomRU1lFw-/article?mid=38796

【台灣醒報記者郭庚儒台北報導】多攝食鎂,可以預防腦中風!台中榮總醫學研究部研究員兼幹細胞中心主任陳甫州表示,在 動物實驗中發現,補充鎂可以降低腦中風後大量刺激性神經傳遞物質對神經細胞的毒性,減少造成腦細胞死亡;此外,在美國與台灣的臨床研究都發現,日常鎂攝食 量愈多,腦中風罹患機率也顯著的降低。
腦是體內耗氧及葡萄糖最高的器官之一,只要缺氧三分鐘神經細胞就會開始受損,腦中血管阻塞或破裂會造成腦中風,常好發於老年者或具有危險因子的人。
陳甫州的研究團隊曾以沙鼠為實驗對象,發現不論是腦中風前或腦中風8小時後,使用鎂治療,都能降低中風對腦組織的傷害,使腦部梗塞受損面積減小,也 可以提昇腦部需要的葡萄糖的濃度,有助腦細胞在腦中風後取得能量,增加生存的機會,過去的研究證據都證實:鎂對腦細胞的保護是多元的。
《美國臨床營養雜誌》分析14年內已發表有關鎂攝食量與發生腦中風機率的研究,總計追蹤25萬名來自美國、歐洲及亞洲的民眾,其中有6500人腦中風,統計結果發現腦中風的風險與鎂攝食量成反比,並且,每人每日多攝食100毫克的鎂,罹患中風的風險可以降低9%。
目前,醫院的檢查只能檢測血液與尿液的鎂含量,這些數據與每日鎂的攝食量並無直接的關聯,但是,美國與國內研究都指出,腦中風後病患血液鎂含量會明 顯下降,下降程度和持續時間與神經損傷嚴重度及癒後有明顯相關;中國大陸的研究也發現,民眾尿液中的鎂含量愈低,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愈高。
一般來說,各國建議鎂的攝食量大都是每日300毫克,鎂主要存在於綠葉蔬菜、穀類、堅果類、蛋、魚、肉、牛乳中,尤其穀物中小米、燕麥、大麥、小麥和豆類含鎂都很豐富,均衡的飲食可以攝食到足夠的鎂,或者補充礦物質鎂,應該對於預防腦中風會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鎂不只能預防中風,一旦中風,鎂也能保護大腦,此外心臟以及骨質保健都需要充分的鎂來協助。一個人的體內鎂到底夠不夠?一般醫院的血液以及尿液鹼無法偵測,若能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的頭髮或者血液(不是測血漿中的鎂,而是測紅血球上的微量元素)檢查來看身體的累積量,會比較清楚。
鎂可以降低中風風險,協助中風後的患者的神經保護,相關研究不少,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考文獻:
1.Susanna C Larsson,Nicola Orsini,and Alicja Wolk
Dietary magnesium intake and risk of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Am J Clin Nutr February 2012 95: 362-366; First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8, 2011. doi:10.3945/ajcn.111.022376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95/2/362.full

2.http://stroke.ahajournals.org/content/35/12/2758.full

3.Yiqing Song and Simin Liu
Magnesium f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time for intervention Am J Clin Nutr 2012 95: 269-270;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4, 2012. doi:10.3945/ajcn.111.031104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95/2/269.full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