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兩碗誠意不足的牛肉清湯-2008總統選舉環境政策比較與觀察

2008/02/14 03:11
3,250次瀏覽 ・ 2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半年以來,2008年總統選舉議題佔盡媒體版面,並吸引社會大眾高度關注,但令人費解的是,議題內容總是在枝微末節的候選人參訪行程,與互相放話、嘲諷中打轉,彷彿這場選舉的基礎僅是建立在對藍或綠、馬英九或謝長廷的膚淺好惡上,而始終與候選人的政策牛肉無關。而筆者檢視候選人競選網站上所公佈的政見內容,也驚訝地發現這兩組看似水火不容的候選人,其在對政見的輕忽態度上倒是有志一同-而其實這正反映著候選人們對於競逐大位的看重,遠勝於對選民及國家的思考與承諾。

從近年來逐漸引起社會關注的環境議題為例,筆者針對兩組候選人所提出的環境政策進行列表和比較(比較列表請見:http://oikos-taiwan.blogspot.com/2008/02/2008.html),其中在候選人們著墨最多的全球暖化議題方面,雖然兩方皆提出數種二氧化碳減量方案,但對於使台灣成為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大國的高耗能產業,卻提不出明確的因應策略,並要民眾在沒有相關資料的情況下,相信自己在空中所畫下的「二十年內降低排放量」的大餅。此外,兩陣營在政見中皆信誓旦旦地說要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案,卻無法解釋為何減量法在執政優勢或立院席次優勢下,在多國簽訂京都議定書數年後才推出「草案」,而送立院審查兩年至今仍未通過,顯得格外諷刺。

而在同樣攸關永續發展的國土規劃與復育方面,內容亦是乏善可陳,對於影響環境承載甚巨的人口、區域及交通發展議題上皆缺乏具有創見的規劃與回應;對具有爭議的公共建設議題如蘇花高、樂生療養院及湖山水庫則隻字未提,也未論及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應重視的民眾參與及資訊公開政策。整體看下來,雖然謝陣營兩萬多字的永續政策白皮書比起馬陣營不到三千字的網頁內容,感覺上較有誠意,但實際上雙方的論述都過於粗糙、存在太多令人疑惑的空白,嚴格說起來,這些內容比較像是某某單位的計畫報告,而缺乏宏觀深刻的治國格局。筆者誠懇呼籲兩組候選人,既然你們都認同台灣的民主成就,那麼請在政見上表現出面對民主國家主人時應有的尊重與負責,而不要用如此簡陋的內容來敷衍與搪塞!

進一步觀察:謝長廷的環境政策

深度廣度兩者皆不足

如前所述,謝長廷的永續環境政策白皮書(兩萬多字)與馬英九的環境政策(兩千多字)在資料量上有相當大的差異。在謝長廷的部份,值得讚許的是其花了16頁的篇幅,來對現存的環境問題進行陳述與分析,以作為其提出政策的背景說明。 然而,這內容卻也暴露出謝陣營對於環境問題認識的不夠廣泛與深入,例如在水資源與水污染、土壤污染、有害廢棄物以至環境破壞問題等部份(P.13~16),都很容易看出其實僅是官方資料的堆砌,而與民間團體對於相同主題所關注的內容相異甚遠:例如土壤污染議題即包含高科技產業排放廢水以致土壤鹽化、不肖業者挖掘農地砂石後以有毒廢棄物進行掩埋等等問題;水資源議題則包含水庫興建破壞自然生態、攔河堰成效不彰、政府並未正視台灣水資源總量管制、犧牲農業用水以補助高科技產業用水等等問題。

此部份令人費解的是,明明謝長廷挾帶著執政黨優勢,但是許多內容卻不見相關單位奧援,甚至還出現需要引用《天下雜誌》的數據(P.16)而非提供自林務局,不禁讓人懷疑民進黨在打這場選戰的過程中其實內部問題重重。

而其內部問題,其實也可以從白皮書的語氣當中看出端倪:在論及應該調整產業結構的部份,其認為「基於永續發展的理念,台灣必須改變過去不良的發展型態,調整產業結構,朝低耗能、低耗水、低污染、高技術、高知識密集、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以『質』的提升取代『量』的擴增,才能有效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品質。因此,對於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產業,即使不能刻意限制其擴張,至少也不應給予獎勵,過去對這些產業的不當獎勵與優惠皆應儘速取消。」(P.18)在這段文字裡,暴露出撰寫政策的幕僚無法作主、謝長廷在檢視時也未有給予強烈支持,以致於表現出了缺乏魄力、畏首畏尾的態度。

值得稱讚,也值得改進的「黃金三角」架構

謝長廷較馬英九先進的部份,即在於其提出了一個將經濟發展、社會公平與環境生態整合起來的黃金三角架構,而認為這三個面向缺一不可(P.1),這其實是呼應了環境基本法的概念、肯認環境生態的價值。然而,筆者認為黃金三角的思考仍有不足-其雖然將三者並列,在表面上凸顯了三者都很重要,但實際上卻忽略了三者之間的層次關係。筆者認為其實黃金三角應該是一個立體的三角錐,並由最基礎的環境生態,漸次而上為社會公平、經濟發展。理由很簡單,因為缺乏了環境生態的支持與保護,根本不用談其他兩者,而沒有顧及社會公平的經濟發展,也將難以穩定發展。因而這三者之間其實存在著一種先後、依存的關係,而能夠維繫這關係的-遺憾的是謝長廷並未明確的提出-其實就是一個包覆在三角錐外的健全的文化。之所以覺得遺憾,即是因為謝長廷常常講「共生」,而這共生的想法其實就是健全文化裡的一項重要概念。

數項具有潛力、卻嫌模糊的政策

在黃金三角之外,謝長廷其實還提到了「不把核電當作CO2減量的選項」,但卻沒有進一步說明台灣的核能發電該何去何從;此外,也提及欲建立「水源利用總量管制」與「空氣污染總量管制制度」,提出總量管制的概念是好的,但是,殊不知政府早已有類似的想法及做法,但實際上卻面臨管理成效不彰,甚至是過於樂觀的評估可使用的「總量」的問題。在此,白皮書再一次地出現提出具有潛力的概念,但卻未能針對實際問題做出回應的情況。

此外,在「維護原住民族基本生存權」(P.37)底下的「彈性化傳統領域界定程序,在民族自治架構下形成分層共管機制」究竟為何,同樣說得不清不楚,而這樣的毛病在白皮書中屢見不鮮。

進一步觀察:馬英九的環境政策

看不見內容的永續空殼

在馬英九的環境政策裡,充滿了看似一片光明的口號-但卻也僅此而已。在短短兩千多字裡,民眾難以得知馬陣營對於台灣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度與廣度、以致於提出這些政策。再加上這些口號極為簡陋、並未說明實行的細則與最重要的「標準為何」,所以那些看似陽光的「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社區轉型」、「推廣原住民傳統上與生態共榮的倫理」說法,其實若以某些標準來設計執行,都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災難與混亂。

而筆者之所以認為馬英九誠意不足,即在於作為一位總統候選人,其並沒有表現出想要讓選民深刻了解其思考規劃的意圖,以致於大部分的政策都因過於簡陋,而缺乏與民眾討論、甚至是改進的空間,這與馬英九「落實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的崇高理念,顯然是對不起來的。

啟人疑竇的樂觀規劃

在「推動國土復育,永續台灣發展」項目中的「建構全國萬里步道」與「中南部至少設三個平地森林遊樂區」,著實讓人嚇出一身冷汗,理由都在於其並沒有提出「為什麼要做」與「要怎麼做」,而好像是既然民進黨政府要進行千里步道,國民黨就要來做萬里步道;至於中南部至少設三個平地森林遊樂區,也像是狀況外的規劃,筆者不禁要問:為什麼是三個,而不是四個?為什麼要做平地森林遊樂區?位置要選在哪裡?在相關內容都未釐清之下,這樣的突然與莽撞只會造成對候選人的扣分。

此外,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動員全民節能,邁向零碳城市」項目,其僅說明「未來八年以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為目標」,似乎完全不須交代配套措施。而同樣內容空洞的「推動全國低碳節能運動」以至於之後提及的「環境信託、全民守護家園運動」、「社區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及教養)運動」,其提出的態度,讓人宛如回到十幾年前、那口號重於行動的年代,而這同樣反映著候選人對選民有多麼輕忽。

值得肯定的對教育的重視

相較於謝長廷並未在教育上有所著墨,馬英九則提出訂定「環境教育法」的政策,雖然一貫地、馬陣營並未對這項政策做進一步的說明,但是筆者肯定追求一個永續的環境,必然要想辦法從教育改造起,讓延宕數年的環境教育法步入正軌,或許是一大契機。

結語:給環境的這一票該怎麼投

即便謝長廷與馬英九在環境政策的說明形式上有明顯的差異,並就概念來說,也是謝長廷略勝馬英九一籌,但整體而言,兩人距離及格都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因此很遺憾的,這場應是台灣每四年一次、最重要的選舉,但候選人的格局與誠意竟是如此低落-特別是在真正與民眾密切相關的事務上表現得如此疏遠,以致筆者認為,對於要以「投給環境一票」的角度來投下2008年總統選舉這一票的人來說,無論要選誰都顯得非常為難,而這或許正值得我們警惕-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候選人即是整體選民的縮影。

因此,或許這場選舉的價值不在於蓋章投票後所得到的結果,而是在於民眾在這漫長的、四年一次的選舉過程中,是如何觀察、討論、提出質疑與向候選人反應,以致選舉結束後如何關心與監督,這可能更像是一個民主國家的主人應該有的樣子,同時,這也可能更具意義。

最後要說明的是,本文乃筆者利用短暫的時間與有限的見識,整理與比較兩組候選人的環境政見,其中必然有不足、疏漏或偏見,也希望透過本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高 花 蘇 (未驗證) ・ 2008/02/19 18:01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高 花 蘇 (未驗證) ・ 2008/02/19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