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瓦屋插秧農學體驗記

2013/03/31 23:17
3,678次瀏覽 ・ 8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公民記者抓地文俠在竹北報導)綠市集運動推動以來,農學成為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相遇的機制,為此新竹縣文化局與綠市集合作,特別在週末於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內的一塊農田舉辦插秧體驗活動,伴隨著農具展、祭神儀式、客家湯圓品嚐與水牛相見歡,吸引許多家庭報名參加,一起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包括向土地學習與糧食主權等。其中綠市集的農友呂瑞燈扮演土地導師的角色,積極鼓吹並力行土地的根知識,將農業作為文化的根基,因此幽默的祭神文就出現了,生活中的金門高梁、養樂多都成了與神「交陪」的東西。

照片

 

水牛藝術家李春信是另一位土地導師,養牛來實踐農耕,探討農耕文化中人與牛、土地的共作與共學關係,看他在會場內外騎著牛帶領著家長與小朋友遊行,就馬上知道牧童與牛仔的區別。進而讓小朋友們親近母牛與小牛,並餵食之,見證了另一種生命相遇的幸福感。

照片

這片文化田(文化局轄下、農學文化)依土地導師的犛量,共長193單位、寬63個插秧單位,分三區,再分配給參加者「高雄139號」的稻秧,每一支稻秧可收成2500-3000粒米,經過第三位土地導師楊淑華(留學泰國學種稻)的插秧小學堂的指導,眾農學者一起下田體驗,看到有的小朋友由最初的哭泣抗拒下田到最後的樂不可支拒不上田,土地(泥土)的魅力問小朋友就知道,上來後再利用當時留下的水圳洗手腳,過不久幾位小朋友就上樹了,滿身泥土的野孩子最英俊美麗了。

照片

插秧體驗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直到收成,中間有好幾道工作,將繼續發出動員令,要他們回來「負責到底」,直到成為食用米。到那時,將舉行辦桌,每一戶出一道菜,加上綠市集提供的「公菜」,插秧者將會吃到自己種的米,未來期許培養了一批善待土地的綠領。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