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禿鼻鴉之外,還有什麼?

2013/03/18 08:00
1,293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上圖/灰鶺鴒+小白鷺

【榕樹學堂訊】人與自然對話,環境權才能實現;而對話的開始,就是從近處,開始生態調查及記錄,瞭解它們後,再來談週遭生態保育,或許才是根本之道。
所以,榕樹學堂以這個原則為中心,開始了「內湖四期帶狀公園」等地區的生態調查及記錄。
102年3月2日下午,我們由「士林捷運站」出發,經「士林官邸公園」、「至善公園」、「雙溪公園」、「雙溪河濱公園」、「福林橋」至「奇岩捷運站」,全程約1.5小時;其間,我們在「士林官邸公園」所發現了,已經介紹給大家;但「至善公園」、「雙溪公園」以及「雙溪河濱公園」,有什麼呢?「雙溪河濱公園」,除了「綠繡眼」、「禿鼻鴉」、「黑領掠烏」、「猫」、「紅鳩」、「夜鷺」、「卷尾」、「樹鵲」、「小白鷺」、「八哥」、「紅嘴黑鵯」、「大白鷺」、「松鼠」、「珠頸斑鳩」、「魚」、「烏龜」、「雀」以及「野鴿」外,還有什麼呢?
圖/胡綺萱、楊春吉
一、台灣藍鵲

照片

 

照片

二、斑文鳥

照片

 

照片

三、紅尾伯勞

照片

 

照片

四、狗

照片

五、灰鶺鴒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8dAk89ig30

照片

六、灰鶺鴒+小白鷺

照片

七、灰鶺鴒+小白鷺+夜鷺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G-ZgCdV5nM

照片

八、黑冠麻鷺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yHlcoSKAZQ

照片

九、磯鷸

照片

(以下簡介,出自於廖本興著/台灣野鳥圖鑑-陸鳥篇、水鳥篇 /晨星出版)
台灣藍鵲
屬名: 藍鵲屬  英名:Formosan Magpie/Taiwan Biue Magpie 
別名:長尾山娘  生息狀況:留、普     台灣特有亞種
特徵
*虹膜黃色。嘴、腳紅色。
*頭、頸至胸黑色,其餘部分藍色,下腹羽色略淡。飛羽末端白色,尾上覆羽末端黑色。尾羽甚長,末端白色,除中央二根藍色特長外,其他各羽中段黑色,末端白色,形成黑白相間。
生態
棲息於中、低海拔之闊葉林、次生林、果園或開墾地,常出現於山區道路、公園之樹林或電線上。喜群居,群體多由家庭成員組成,性兇悍、喧嘩。雜食性,以植物果實、小鳥、野鼠、蜥蜴、蛇或昆蟲等為食,也會撿拾垃圾及廚餘。飛行呈直線,常成小群依序滑翔、穿越山谷、樹林,鄉野稱之為「長尾陣」。繁殖期以樹枝、草葉為巢材,築巢於高枝上,巢粗糙呈淺盤狀。育雛時,前幾窩尚未開始繁殖的哥哥姊姊,會幫忙親鳥哺餵雛鳥,擔任保母和守衛的角色,稱為「巢邊幫手制」。具兇猛的護巢本能,對於侵襲者會毫不留情地攻擊。鳴聲似「嘎~鏘、嘎~鏘」或一連串的「鏘、鏘、鏘」。
紅尾伯勞
屬名: 伯勞屬 英名:Brown Shrike  別名: 伯勞  生息狀況:冬、普/過、普
特徵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嘴基灰色。腳鉛黑色。
*指名亞種L.c.cirstatus 即褐頭紅尾伯勞,雄鳥前額、眉線白色,過眼線黑色。頭上、背面淡紅褐色,翼黑褐色,具淡褐色羽緣,尾紅褐色。腹面白色,胸側、脇橙黃色,部分個體具鱗斑。雌鳥背面暗紅褐色,眉線不明顯,腹面略帶黃褐色,胸側、脇有鱗斑。
*亞種L.c.lucionensis即灰頭紅尾伯勞,雄鳥頭上灰色,眉線不明顯,背灰褐色。雌鳥似雄鳥,但胸側、脇有鱗斑。
*日本亞種L.c.superciliosus,前額及眉線白色較寬,背面紅褐色較濃。
*東北亞種L.c.confuses與指名亞種十分相似,僅額帶較寬,背面紅褐色較淺而灰。
*幼鳥似成鳥,但嘴大部分肉色,眼後耳羽黑褐色,頭上到尾上覆羽、體側具黑褐色細鱗斑。翼覆羽、次級飛羽及三級飛羽外緣淺黃色。
特徵
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南部、中國東北部、中部及朝鮮半島、日本,越冬於南亞、東南亞、菲律賓、大洋洲等地。每年9月至次年5月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林緣、農耕地、灌叢、公園等地。單獨活動,喜停棲於空曠、視野良好之突出物上,發現獵物即飛撲獵捕,以昆蟲、蛙類、爬蟲類、幼鼠等為食,有將獵物刺掛在竹刺、鐵絲、樹枝上之貯食習性。領域性強,常仰首翹尾,發出粗厲響亮「嘎嘎嘎…」警戒聲。
灰鶺鴒
屬名: 鶺鴒屬 英名:Grey Wagtail   生息狀況:冬、普
特徵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暗褐色至粉褐色。
*繁殖羽雄鳥頭至背鼠灰色,眉線及顎線白色,腰黃綠色;翼、尾羽黑色,尾略長,三級飛羽羽緣及外側尾羽白色。頦至前頸黑色,胸以下鮮黃色,脇黃白色。雌鳥眉線較不明顯,頦至前頸白色,有些個體雜有黑色碎斑,胸至上腹黃色較淡,下腹至尾下覆羽黃色。
*非繁殖羽頦至前頸白色,腹面黃色淡,脇白色,僅尾下覆羽黃色較濃。
*幼鳥似雌鳥,背面偏橄欖綠色,腹面偏白。
生態
繁殖於歐亞大陸至俄國東北,越冬至北非、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尼。單獨出現於溼地、河口、農耕地、溪流或山區道路,於地面或水邊捕食昆蟲,也會敏捷的飛撲空中飛蟲。於道路活動時,會在人車前面保持一定距離前進,最後再飛返原處。停棲時尾與地面大致成水平,飛行呈波浪狀,剛降落時會大幅上下擺動尾羽。
黑冠麻鷺
屬名:麻鷺屬  英名:Malayan Night-Heron 別名:黑冠虎斑鳽、黑冠鳽
生息狀況:留、普
特徵
*虹膜黃色。繁殖期嘴基、眼先、眼周藍色,非繁殖期退為淡藍綠色。嘴、腳橄欖色。
*成鳥頭上藍黑色,後頭有長冠羽,臉、頸側、胸側紅褐色,背面暗紅褐色,有黑色細橫紋漣紋。腹面淡黃褐色,中央有暗色縱紋,腹部有黑白雜斑
*飛行時飛羽黑色,初級飛羽末端白色。
*幼鳥頭上黑色有白斑,背面深灰褐色,密布黑、白色細紋,腹面黃褐色,有暗色縱斑。
生態
分布於印度、中國南方、東南亞等地。棲息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樹林或溪畔,單獨活動於樹樹林底層,以蚯蚓、昆蟲、魚蝦、蛙類等為食,性不懼人,常伸長脖子靜止「擬態」,也常有左右扭動頸部之特殊行為。繁殖期夜晚常發出連續「賀~賀~賀」似角鴞之叫聲,營巢於雜木林,以樹枝築成粗糙的盤狀巢。近年來面積較大的都會公園或校園繁殖紀錄漸多,部分仍為亞成鳥體色之黑冠麻鷺亦能配繁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