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羅東社區大學推廣KKF自然農法

2013/02/21 20:41
2,30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羅東社區大學  友善耕作農園

      照片
      照片

      2013年泰國米之神KKF自然農法在羅東社區大學推廣

      2月6日在羅東社大一期稻作前課程

      9:00-11:00 照片展示台灣各實驗農友用KKF自然農法實作報告-瑞芳

      11:00-12:00 米之神基金會Daycha 講選種與育種, 及微生物的培養

       12:00-1:00 午餐時間

       1:00-2:30 台灣大學 郭華仁教授主講: 農業的3G革命

       2:30-4:00宜蘭大學王金燦博士主講: 微生物菌 發電實驗

      4:00-5:00米之神基金會Daycha主講:微生物菌的培養記錄

      照片
      照片

      羅東社區大學  友善耕作農園

      羅東社區大學推廣KKF自然農法

      KKF本土微生物菌的培養實用與稻米選種實作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423011417777471.98728.423005891111357&type=1                                 

      授課時間:每週2晚上6:30~9:30友善耕作讀書會   雙週日野外實作      

      任課講師:邱錦和   協同引導講師: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Daycha博士                  

      講師簡介:現職: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理事兼宜蘭辦公室主任、宜蘭、羅東社區大學社團指導講師

                   學歷:空專國貿

                專長:宜蘭山川生態調查與復舊、引導生態工作假期

      http://120.101.8.52/subject/SubjectDetail.aspx?subjectID=436

      課程簡介:2012年7至8月中旬,瑞芳邀請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Daycha來台灣一個月進行水稻田種植教學與實作,交流外微生物菌的培養與稻米的育種、選種。以『做中學』引導農民自行採取森林中的微生物進行培養,Daycha團隊在水稻的育種和選種實作與教學以三年為一個週期、在清溝社區謀合地主黃水龍的六分農田進行台灣水稻田的稻種改良與微生物培養的示範計畫,羅東社區大學  友善耕作農園希望能夠藉由泰國米之神基金會二十四年的經驗與技術,促成台灣在水稻田無農藥與化肥種植,技術與產量的提昇等。協助謀合的農民外,引導更多的農民可以共同來參與KKF自然農法稻田示範計畫。

      授課方式:示範、互動教學技法實作演練、實作回饋分享

      其他要求:自備或承租農田、協助社區發展微生物培養實用。 

      課程大綱:

      • 相見歡、課程介紹、推選幹部、工作分配
      • 採取森林中的微生物進行培養(KKF自然農法課準備)   
      • KKF自然農法還農於民(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執行長Daycha)
      • 乾式微生物培養技法實作與實用演練 
      • 濕式微生物培養技法實作與實用演練
      • 微生物擴大培養實作與實用演練
      • 微生物土球實作與實用演練
      • 公民素養週
      • 海帶濕式微生物實作
      • 福壽螺與卵濕式微生物液實作
      • 稻米的選種採聚實作演練
      • 稻米的採聚後選種實作演練
      • 炭化稻穀實作演練
      • 稻米的育種泡種實作演練
      • 稻米的育種育苖田實作演練
      • 稻米的育種單株插秩實作演練
      • 動植物種濕式微生物液田間施放實作
      • 實作回饋分享成果發表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