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莓看台灣:年輕世代的就業心態

嵌入:
文字-A A +A

【專題記者/陳昱均、劉虹均、戎婉瑜、謝宜真】

 二零一二年十月七號,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一群台灣學生發起了「永不放棄社會微革命,青年有苦敢言行動」,聚集了兩百多名手持苦瓜的「吃苦青年」,他們希望透過這次學運告訴社會大眾,年輕世代並不是一捏就破的草莓族,而是願意吃苦的苦瓜族。活動發起人之一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張良伊認為:「我覺得現在很多社會上的討論,都是比較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缺少的是一個彼此鼓勵的力量。現在的大家應該要站在年輕人的角度多給一些正面鼓舞的力量。」當今台灣社會過度檢視年輕世代的職場表現,加上媒體報導給予的負面標籤,是張良伊投入這次學運的主要原因。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彭明輝,也曾經在個人部落格上關心年輕世代的職場壓力,他認為現今四、五年級生壟斷所有政經資源和發言權,導致六、七年級生不但無法出頭天,還因此被批評為草莓族。對於這個社會現象,政治大學歷史系四年級學生黃郁雯認為:「老一輩其實是在把青年世代汙名化,因為他們會覺得我們沒辦法承受壓力,沒有辦法被壓榨,可是其實某一種程度來講,我們是一直在被他們所建立的體制下壓榨。」她認為年輕人並非認真就有出頭天的機會,社會為他們貼上草莓族的標籤並不公平。

    然而,擁有豐富選才經歷的國泰人壽新店展經理簡銘謙則認為,現今大學教育缺乏進入職場前的思維培養,才是年輕人就業受挫最根本的原因。就業新鮮人往往帶著「年輕就是本錢」的心態,加上社會價值觀快速變遷,導致年輕人在心態調適上無法適應職場生態。而職場上沒有太多時間給年輕人嘗試,也無法從更換頻繁的工作中汲取經驗,簡銘謙建議社會新鮮人必須做好心理建設,他說:「我覺得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是愛你所選選你所愛,你既然選擇了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去接受這份工作。」    

 

    正因為職場上沒有太多時間給年輕人嘗試,因此,今年剛投入職場的政大畢業生李主蒞鼓勵大學生利用學校資源多方嘗試,不要過早侷限自己的出路,她說:「大學它就是一個選擇很多的地方、資源很多的地方,你不好好利用的話,你出社會之後你再回來,你會發現其實在大學這四年就是被你白白浪費掉。」除了心態調適,李主蒞也點出年輕人普遍自我認知不足,她說:「現在年輕人要去了解自己適合的特點到底是什麼,再去找一個適合你的工作,因為我覺得現在人太少花時間去好好的跟自己對話。」李主蒞建議大學生從多方嘗試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踏入職場時才不會徬徨。

    儘管現今社會上對於所謂的草莓族普遍仍懷有負面的印象,政治大學職涯規劃教師鄭鴻章經過多年與大學生面對面溝通的經驗,認為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也願意挑戰自我。鄭鴻章也建議學生不要自我設限,他認為:「要把眼光放遠到全世界,有一個國際的眼光,訓練國際移動能力,除了在你未來就業有幫助,其實你真的不必限定在臺灣。」鄭鴻章勉勵年輕人積極發揮潛能,迎接職場挑戰。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11

政大之聲新聞部

加入時間: 2007.10.11
297則報導
230則影音
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疫情加劇跨世代網路落差 共學助長者適應數位化

2022-07-24
瀏覽:
4,397
推:
0
回應:
0

狗醫生走入裕民圖書館 疫情下成為孩童學伴

2022-07-24
瀏覽:
2,923
推:
0
回應:
0

北市試辦鞦韆計時器 正反意見不同引爭議

2022-07-24
瀏覽:
2,580
推:
0
回應:
0

花木市場重新招商 花商發起連署捍衛經營權

2022-07-24
瀏覽:
4,277
推:
0
回應:
0

疫情下的溫暖守護 台灣人道救援創造生命奇蹟

2021-02-21
瀏覽:
1,921
推:
18
回應:
0

午夜動保食堂開張 期盼打造人貓共生的社區

2021-02-21
瀏覽:
2,066
推:
0
回應:
0

WAWA空地樂園計畫 創造都原孩童公共遊戲空間

2021-02-21
瀏覽:
1,804
推:
17
回應:
0

1111書店一日歇業 促銷下的微小聲音

2021-02-21
瀏覽:
1,844
推:
0
回應:
0

身障兒童棒球賽開打 Buddy默默守護成為球員支柱

2021-02-21
瀏覽:
1,817
推:
0
回應:
0

從草莓看台灣:年輕世代的就業心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1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1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