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樹共棲

嵌入:
文字-A A +A

採訪/撰稿 胡慕情
攝影/剪輯 張光宗

緣起
行道樹,是都市之肺,台南市的綠意,更是時常為人稱道。但是近年,這裡的樹木,頻頻爆發不當修枝以及染病的問題。這些劫難,為何而生?我們該如何,與樹共棲?

內容
台南一條靜巷裡,一株紅風鈴木,悄悄開花了。紅風鈴木,是台灣常見的行道樹種。一到冬天,就會落葉,只留花朵艷艷。桃紅色的花,不只為冬日增添一絲暖意,也為城市帶來異國風情。

隨處可見的綠意,是許多人喜歡在台南慢行的原因之一。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就是在高中上學途中,發現台南的行道樹,隨著四季變化,各有千秋。從此晁瑞光愛上散步、也學會觀察樹木,進而發現,台灣對樹,越來越不友善。

台南市竹溪社區,緊鄰台南市立體育場,許多樹木沿河而立,環境清幽,成為地價相當不錯的住宅區,建商興建建案時,也特意種了許多樹木。但是近來這些樹,卻被剃成大光頭,讓人難以辨認。

「它很慘喔,前陣子被修樹,修到連一片葉子都沒有。它其實非常健康,但是因為社區修樹,把它修得剩一支主幹,還有幾個大枝。」曾經擔任台南市政府行道樹委員會委員的晁瑞光表示,樹木被剃光頭,多半是因為不定枝太過茂盛,或是落葉過多。然而剃頭式的修剪方法,無法解決問題 。

晁瑞光表示,把樹木的大枝全部切掉,會長出更多不定枝,未來不定枝將會變得更雜亂、更不好修剪。

其實台南市,很早就制訂了路樹修剪規範,但路樹依舊被不當修枝。市政府表示,主要問題在於,目前將部分路樹修剪工作外包,但外包廠商在得標之後,沒有按照規範去修剪。他們也表示:「近來市政府確實一直接到民眾反應,所以我們會要求廠商在得標後,先由我們做示範,要求廠商按照標準去做。一旦發現廠商沒按照規範去做,下一年它可能就沒有機會競標,或是會在中途就中止契約。」

被剃頭,只是路樹的其中一個困境。跟著晁瑞光的腳步,我們來到沿古城牆而建的台南公園,這裡的樹木,生活得更加艱困。

台南公園在1917年興建,陪伴市民將近一百年。因為樹種豐富,成為市民閒暇的最佳去處,這和當初日本人規劃將它當成標本園,息息相關。放眼望去,高大的樹冠茂密開展,讓台南公園,成為一座古都森林。近來這些老樹,卻陸續傳出病害問題。

「你看這一棵,子實體已經整個出來,代表這棵樹已經罹患根腐病。長這個代表,這棵樹沒救了。」晁瑞光蹲立在一片空地上,講解台南公園樹木的慘狀,這裡原本是一大片羊蹄甲林。春天來時,會盛開成粉紅色的花海,如今因為患病,全數遭到砍除。其實這些樹,原本命不該絕。晁瑞光拿著一把螺絲起子,往空地上的泥土下鑽,原本應該鬆軟的泥土,卻難以鑿挖。晁瑞光進一步把水倒在土壤上,發現竟連無孔不入的水,都難以滲透。

「可以看到下面的土,整個都是乾的,水根本下不去,不透水不透氣,其實是造成樹根衰敗,最重要的原因。」晁瑞光指出,應該鬆軟的泥土,幾乎硬化得像水泥地,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為的不當踩踏。這些干擾,可以透過公園的管理手段來避免,可惜的是,管理單位卻反其道而行。

「像這裡,是台南公園唯一一個台南城的基座,城牆遺跡。後面有一棵老茄苳樹,然後我們可以看到,這邊有個解說牌,你把解說牌放在這,實際上是不對的,為什麼?因為我們要看解說牌,一定會走到它前面,無形中把人帶了過去,把泥土踩硬。」

台南公園的樹,不是最淒慘的案例。原本位於南門城的中廣遷址後,基地被改造成公園,為了服務居民,文化局在這裡興建廁所,一棵幾十年的玉蘭樹,因此慘遭斷根。「這邊蓋了一個廁所的化糞池,這邊是兒童遊樂場,下面是水泥、上面是軟墊,土壤不透水、不透氣。加上旁邊又加設洗手台,樹根不僅被截斷,洗手的水和清掃廁所的水流過來,讓樹周遭變得過濕,所以基本上這棵樹,是被淹死的。」

晁瑞光不滿的質疑,樹木遠比這些硬體設施還要早存在,為何政府單位在設計公共建設時,都忽略樹木的生長權利?「以這個場地來講,一棟房子作整修,社區需要設施,是建設局管,古蹟跟廁所,是文化局管,樹則是工務局管,照理講這些單位應該協調後才設計,但是大家都只顧表面的東西,這是本末倒置。」

輕輕一扯,樹皮就剝落,這是玉蘭樹瀕臨死亡的象徵。台南市政府坦言,這是後續人為開發沒有顧及整體環境的後果,「台灣公園設計了太多不必要的設施或硬鋪面,所以這幾年市政府在公園設計上,會朝比較自然的方式去做。」

透過民間團體的呼籲,近年台南市許多學校或單位,開始小範圍進行棲地改善。忠義國小內這棵充滿鳥鳴的大榕樹,就是改善案例。

「幾年前,這裡看得到的範圍都是柏油,樹根都盤在柏油上,後來學校改建,把柏油敲掉,變成花台,裡面種了很多金露華跟桂花當綠籬,人不會進去,我們看到很多落葉,請小朋友不要掃,所以泥土很鬆軟。輕輕一插,就到土裡去了。」晁瑞光說,改善棲地之後,老榕樹重新找回生命力。樹叢裡不時傳來小鳥的歌聲,有時這裡甚至看得到猛禽。「我們看到植物長得很好,榕樹長得很好,很多小鳥都跑來這裡,小朋友也跑來這邊看小鳥,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台南社區大學在今年二月,舉辦了「守護樹木志工」活動,教導民眾正確認識樹木,並且移除地磚、硬鋪面,希望透過建立良好案例,逐步改變大家對待樹木的態度。晁瑞光表示,台南市的案例,其實是台灣路樹的縮影,希望未來台南市的努力,能夠影響其他城市。「只要稍微轉念,我們可以和樹更親近。與樹共棲,真的不是難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5

加入時間: 2007.04.23

我們的島

加入時間: 2007.04.23
403則報導
377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0:31

雲端探險-紐西蘭步道解密

2013-12-08
瀏覽:
5,827
推:
30
回應:
0
0:31

污染農地的希望

2013-12-02
瀏覽:
5,207
推:
34
回應:
0
0:32

地熱之島

2013-11-24
瀏覽:
3,795
推:
0
回應:
0
0:34

能源時代-德國節能向錢衝

2013-10-27
瀏覽:
3,959
推:
21
回應:
0
0:32

能源時代-德國廢核之路

2013-10-20
瀏覽:
4,120
推:
2
回應:
0
0:35

丹麥的承諾與挑戰

2013-10-13
瀏覽:
3,759
推:
13
回應:
4
0:30

保住一片林

2013-10-06
瀏覽:
3,326
推:
27
回應:
0

核燃料的進退兩難

2013-10-06
瀏覽:
2,853
推:
1
回應:
0
0:32

小島‧大媽祖

2013-09-29
瀏覽:
3,167
推:
88
回應:
0

梨農怨

2013-09-21
瀏覽:
3,521
推:
1
回應:
0

與樹共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