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宜蘭社區大學2012年社大氣候變遷環教分享交流會

2013/01/25 13:45
2,03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宜蘭社區大學

      2012年社大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

      分享交流會

      照片

       

      宜蘭縣政府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公告成立後,宜蘭社區大學 蘭陽濕地生態社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在雙連埤購地,成立雙連埤蓴菜復育基地以推擴做中學行動環境教育,針對學員教授實際運作雙連埤蓴菜復育基地調查與保育工作,從基礎調查、物種辨識、資料建置及相關應用等,實際與理論並進,建立起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易地復育實做課程,四年做中學實作有成,各項的生態回復,並提供宜蘭縣政府與荒野保護協會維護管理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重要水生植物復育種源與生態環境復舊工作參考。在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水生植物組黃朝慶博士協同教學與指導相關調查技能,使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易地復育生態環境復舊工程可永續雙連埤生態環境,與調適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重要課題,讓雙連埤生態可為後代子孫永續的使用,對雙連埤有更深的認識。

       

      濕地保育與全球氣候變遷
        為減輕全球氣候變遷衝擊,全球科學家與政府單位戮力於推動各項永續發展之運動,諸如:抗暖化運動、森林保育運動與減碳運動等,而濕地保育即為其中相當 具指標性之保育項目,由於濕地具有經濟生產、保水抑洪、淨化水質、穩定海岸以及降低氣溫之功能,更提供了魚類、兩棲類、哺乳類、鳥類…等各式各樣生物之棲 息地,為地球上重要的種源基因保存庫,在減輕氣候變遷衝擊上,扮演極重要之角色。因此,全球各科學家開始注重濕地之保育,期望藉由保育完善之濕地來維持地 球生態系之平衡,以減輕氣候變遷對全球永續發展之衝擊。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之需求下,仍有大量濕地正遭受人為不當開發所破壞,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 公約(UN-FCCC)」研究,泥碳濕地佔全球地表3%,但儲存了2,000,000 百萬噸的CO2,相當於現今一年石化能源所釋放的CO2 的100倍。泥碳濕地的消失,除造成每年釋放約800 百萬噸的CO2外,也相對減少物種棲地,使人類永續發展面臨更嚴峻之挑戰。由此可見,濕地保育有助於對抗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且具有相當重要之地位與價 值。

       

       

      宜蘭社區大學營造社區人工濕地之行動環境教育推廣

      宜蘭社區大學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長期建立夥伴關係,對宜蘭縣內社區的公共空間、社區人工濕地及自然生態棲地環境的關懷,長期合力推動生態教育的推廣。

      從2005年起到2012年已協助縣內社區建構與管理20處社區型人工濕地。每學期主動協尋可開放的人工濕地,並共同認養營造及維護社區型人工濕地,為雙連埤珍稀的水生植物爭取收容空間,同時對縣內的天然濕地及湖泊進行季節性監測記錄與巡守,即時發表在PeoPo公民新聞平台http://www.peopo.org/jh954836網站,是全國社區大學很有草根性的環境公民行動案例。

       

       

      環保署2012年社大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宜蘭社區大學計畫以與縣內NGO共同搶救雙連埤與易地復育濕地生態環境復舊行動環境教育推廣為案例,分享全國其他社大一同參與給建議,討論未來行動環境教育課程內容。

      宜蘭縣境內有六十多處濕地,這些濕地環境蘊育出相當多的原生水生植物,該如何保育這些台灣原生水生植物,讓這些弱勢的族群能被善意的保留給後代子子孫孫,近年來我們在宜蘭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的平台上,在各地社區進行不同型式之濕地營造,累積了豐富之經驗及專業知識,不僅為溼地環境教育與人工溼地推廣盡一份心力,未來也可以提供其它單位濕地保育之參考,同時可進一步結合社區及社大力量共創人工溼地的新天堂,希望有更多伙伴參與我們的活動。

       

      宜蘭社區大學2012年社大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從2012年11月6日開課,接續認養長嶺谷石平圓與週邊三甲七分地,以『做中學』引導學員自行採取宜蘭森林中原生微生物菌進行培養,與謀合潘威良班長建構可食用心森林生態池,促成無農藥與化肥種植,土壤環境的改良。引領創造生態、生產、生活教育三生產業特色,帶動舉辦『志工遊學』、「溼地自然工作假期」行動環境教育運作精神與共識,提供社區伙伴、學校、貼心寓教於樂參訪服務。

       

      宜蘭社區大學2012年社大氣候變遷環境教育課程

      2013年元月19日(六)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引導者

      09:00

      蘭陽博物館烏石港遺址集合

      王貞觀

      09:00-09:30

      建構蘭陽生植物生態博物館生態棲地復育領養說明

      邱錦和

      09:30-10:30

      建構烏石港遺址蘭陽生植物生態博物館生態棲地復育領養實做

      賴擁憲、王貞觀、邱錦和

      10:30-11:00

      前往禾風竹露

       

      11:00-12:00

      參訪禾風竹露人工溼地推廣服務過程分享與做中學復育風箱樹

      邱錦和

      12:00-13:00

      禾風竹露人工溼地午餐

      賴擁憲、王貞觀、蕭玉蕊、邱錦和

      13:00-13:30

      前往心森林人工溼地

       

      13:30-14:30

      參訪心森林人工溼地做中學復育宜蘭水蓑衣

      邱錦和

      14:30-15:30

      雙連埤水社柳生態棲地復育雌雄株記錄實做

      賴擁憲、王貞觀、蕭玉蕊、邱錦和

      15:30-17:30

      2012年社大氣候變遷環教分享交流會為Power公民行動學習社區參與服務

      頭城樂窯在地食材特色烤PIZZA窯開窯

       

      賴擁憲、蕭玉蕊、邱錦和

      17:30

      快樂賦歸

       

       

       

      注意事項:

      1. 自行攜帶物品:請環保碗筷、環保茶杯、帽子、備份衣褲及雨鞋、一顆感恩快樂參與的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