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田園中最美的身影之99秒版,文本僅供參考,正確漢文寫法有待商榷)
細漢ㄝ時陣,大人在頭前割稻挒無閒,阮跟在他們的屁股後,檢掉在土地的稻穗,檢的雖然沒界最,不過生活嘛安呢過。
隨著時代的演變,大家攏變富裕,做細攏靠機械,田底已經無人會去撿稻穗.
二年前ㄝ一個透早,阮看見厝邊的老阿嬤,一手擎鐮刀仔,一手提桶仔,在堵堵割完的稻仔田撿稻穗
我問阿嬤伊幾歲,老貨人腰者骨卡硬正,為著撿土腳的稻穗,伊只好跪在田中央。
又擱有一天,我擱看到阿嬤在田邊揀稻穗,不過是坐在輪椅頂,原來老貨人瞴細利,跌一倒骨頭煞斷斷去。
查某兒有頂到老母好慣習,割稻以後攏ㄝ去揀落米。。
雖然撿的無是界最,不過伊心肝內充滿感恩和滿足。
「真正是足美ㄝ,這是天公伯所送的禮物」
「阮嘛體驗到作細人的艱苦。」
「除了有夠自己吃,阮歸口竈吃嘛有夠,吃起來那個米金香,真正是我們台東最好的氣味。」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看到這篇報導真的心有慼慼焉.我老母也常在割完的稻田中撿拾稻穗.現在的割稻機也會有所不及之處.老媽說這些稻穀沒撿起來好浪費.尤其秋收季較長撿拾的稻穗也較多.老人家的勤儉精神真的讓我輩汗顏慚愧.
勤儉傳家是客家人共有的家訓
也是過去長者都有的風範
賴兄媽媽仍保有傳統的美德
想必您也一定也有令堂的好風範
現代人以為錢好賺,
這些掉落的稻穗都不看在眼裡
結果演變到最後,
各國都可能會變成希臘第二
這些不愛惜物用 隨意浪費的各面向的"稻穗"
讓這世界幾乎運轉不了
才知: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阿嬤惜福的典範,值得現代人欽佩與效法
感動東部最美好的味道!
影片拍攝實在溫馨又美麗,
讓人感受到感恩與滿足。
讚!讚!讚!
謝謝 jady老師的回應與鼓勵,
東部有好山好水
還有更純樸的好人情
我們西部早就都不撿稻子了
但是東部仍有許多人保存了這個好習慣
值得我們學習
這影片應該還有不足的地方
歡迎 jady 指導指導喔!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