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展覽】臺灣博物館建築特展

2008/01/24 11:35
2,99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之國立臺灣博物館今年適逢建館百週年紀念,值此意義非凡的時刻,該館與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聯合著手為臺博館建築舉辦「百年風華-臺灣博物館建築特展」,由知名古蹟專家李乾朗教授策展,幫助民眾瞭解這座百年博物館變遷發展之軌跡,展期自1月23日起至7月20日止,於臺博館三樓展出,內容尤其著重於建物之設計、建造、風格、特色,以及針對百年來各項重要之展覽作深入而完整的介紹,讓國人一同分享體驗。

展場依據博物館發展之歷程劃分三個階段、四大展室,第一室以臺灣博物館前身-清代臺北城內天后宮為展示主軸;第二室展示臺灣博物館在日治時期之興築歷程;第三室主題為1915年建築物落成之後,歷次重要大型展覽之整理介紹;第四室主題展望台博館的未來。

這次展覽除展出兒玉源太郎與後藤新平銅像等多項罕見且頗具意義的史料之外,並首次展出李乾朗教授親自調繪與提供天后宮全景復原考證圖,圖面包括前殿、正殿與左右護室形成兩殿四合院之格局。另外一件珍貴展品為日治時期臺灣博物館在興建時,舉行「上棟式」(相當於臺灣傳統的上樑禮)所留下的棟札,其一面寫有5位日本神衹之名,分別為天之御中主神、手置帆負神、彥狹知神、屋船久久能知神、屋船豐受姬神。而棟札的另一面則記錄當時參與建造工程之人士姓名與其職稱。

文建會主任委員翁金珠親自主持展覽開幕典禮,她在致詞時表示,臺博館這座建築在一百年當中,見證過清代、日治、民國等各個時期的臺灣歷史與人民的生活,當然也將會繼續與臺灣文化的未來發展景況相接連,這就是古蹟建築在歷史發展軌跡當中,具有不可抹滅的重大意義之所在。因此藉由這次展覽的具體呈現,可以看到政府對於歷史見證與全民記憶保存工作的用心與成效。她也表示,台博館由於館舍空間不敷使用,目前有向外擴張的計畫,相信完成後,將成為台北都會區中極有魅力的文化空間。

策展人李乾朗教授則表示,日本領臺後約在1899年開始興建新公園,並將原有的西門街、石坊街合併,道路以北為機關及商業區,以南為行政機關及軍事機關區。當時城內文武街的天后宮,一直由各單位合併使用,1911年因遭逢颱風,面臨傾圮頹毀而有危險之虞,加上為了擴充所在地之新公園的範圍,日人藉此機會進行拆除,並在拆除後的天后宮舊址,從1913年起興建兒玉及後藤新平紀念博物館及附屬的庭園水池造景,前後歷經兩年,至1915年竣工,也就是今日的臺灣博物館主體建築,當時可說是臺北市內最具規模的展覽館,其與總統府、臺北賓館三者共同被陳水扁總統譽為日治時代存留至今最耀眼的城內三顆明珠,但臺博館卻是三者之中,在日治時期最常被拿來取景作成明信片的建築物。

臺博館位於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和平公園內),全票20元、半票10元,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週一、除夕與大年初一休館),國定假日照常開放,另同時展出「鼠來寶─版印年畫特展」(至3月2日止)、「以斯文豪為名─19世紀臺灣紀行特展」(至7月20日止)、「波西米亞偶的家─捷克懸絲偶戲展」(至2月17日止)、「生命密碼─拯救生物多樣性」特展(至3月9日止)等,民眾如欲查詢該館各項展覽與教育活動訊息,可上網http://www.ntm.gov.tw/查詢,或電洽              (02)2382-2566       。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