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農學習2-2_煌明伯示範傳統割稻

文字-A A +A

101.12.1  


割稻體驗,敬天惜福,瞭解務農的辛苦,各界人士交流拍照、活動很熱鬧,但人都擠在一起,動線卡住只割了一點點,傳統若這樣割稻怎來得及有飯吃呢?


煌明伯接到很大訂單,年底前趕著做棉被給客人,百忙中放下手邊工作,來參加割稻體驗。常聽到某某人做事手腳很俐落,一起來看看煌明伯示範傳統有效率割稻法。

註:

1.煌明伯的棉被又輕又暖,蓋上一床如同小天堂。

2.磯小屋志工吳淑賓小姐告訴我,她的弟弟曾和農夫每人「斜」著一排割,這樣也不會人擠人,很便利

 

傳統割稻組織:

(一)1個摔桶搭配5個人割稻、4個人摔稻穀共9人

(二)每個割稻人負責5叢稻子,摔桶左、右邊各2人,中間1人

(三)左右邊各配置2人摔稻穀

(四)摔桶不是放在田頭,而是放在第3個割稻人中間,方便左右兩邊人馬作業,因此要先割出摔桶放的位置

(五)依割的方向計算總稻叢,若每人負責5個稻叢,還有剩下幾叢,則彈性調整,增加部分人割的稻叢數,如此又公平,也省下多走一趟的工


右手拿鐮刀,左手抓稻叢,馬步彎腰連續割5叢稻才起身,向後轉,將左手那把的稻子放好


放時注意一:稻穗朝下輕輕放(以免脫粒)


放時注意二:稻頭要放整齊,方便摔稻穀的人拾取  


放好第一把後,往前進,繼續割5叢,向後轉,將第二把稻子放在第一把上,也就是10叢放一堆。依次類推繼續往前。


 
中間割的第3人放稻穀方向不同,第一把稻穗向左,第二把稻穗向右,可方便兩邊摔稻穀的人拾起稻頭去摔稻穀。
 

煌明伯建議國小割稻體驗可嘗試如下人力配置:每個割稻人負責3叢稻子,摔桶左、右邊各3人,中間1人,共7人割稻,左右邊各配置3人摔稻穀,共6人摔穀,平時在校園練習使用鐮刀割雜草。


活動當天還吃到菁寮獨特的米點心:當地通常在冬至做湯圓時,順便做糯米菜包吃 ,下面墊著高麗菜,蒸熟一起吃

結合煌明伯分組割稻體驗+米食DIY來辦未婚聯誼,成功者送煌明伯棉被一套


當地農家有種少量的在來米留著自家炊粿,避免和割稻機裡的蓬萊米混雜,粿炊得不好,仍用傳統割稻摔穀。
這位70幾歲的阿姨真勤奮,兒子、媳婦公家上班薪水好,還保持下田耕作、提供自家糧食的習慣,她教我摔一下後,把稻子搖一搖,讓稻穀往下掉,才舉起往後再次向前用力摔,若少了「搖」的動作直接舉起,稻穀就飛到後面去。
月女阿姨頭腦靈巧,沒有摔桶,變通用養雞的雞籠立高起來摔稻穀。


體驗者放的稻穀


煌明伯放的稻穀
 

看看那些阿姨做事的方法、體驗者放的稻穀及煌明伯放的稻穀相比較,就知道「魔鬼都藏在細節中」。看別人做很簡單,自己做又是另外一回事讀書之外,學會做事態度,不只割稻,保證在人生很多時候都受用。煌明伯說:「因一字排開團隊向前進,動作慢的人會被人說話,他自己也會心生警惕要加油。」煌明伯非常希望大家來割稻體驗,能學習到這個部分。

 

其他閱讀:向老農學習2-1_煌明伯傳統割稻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林如貞

>>實際做下去的應該没有幾個
有做過的人,未來可以當好的消費者,決策者,環境保護者,教育者....需各方支持

後壁人

年輕人所先一定是樂於挑戰,但實際做下去的應該没有幾個

林如貞

那天割稻體驗和朋友聊

他認為現代割稻體驗模糊焦點

變成休閒...

國防部的軍事戰鬥營每年都是大爆滿

可見仍有年輕人想要一些勞苦的磨練及稍帶困難的挑戰

我想吸引那樣的人才加入農業生產

無尾港鍾茂樹

從2008年開始
每年2~3次的一期作割稻活動的經驗
現代人(除非是曾有收割經驗者)參與割稻活動,是以體驗、教育、休閒為目的,
熱心的舉辦單位(或個人),往往沒有計畫或補助支撐,也幾乎沒有買任何活動保險,
而經驗中的參與者,又不太注重當地耆老的專業說明,也或許根本聽不懂說明的內涵。
所以,習慣上割稻時,必須邀請幾位老經驗者一旁指導,
多數參與的新鮮人穿著涼鞋,不是彎腰割稻,而是採蹲姿,無法一刀割下,而是用鋸的,
稻欉鋸斷了,鎌刀順勢劃破了腳趾,主客間都麻煩。
脫穀機作業時(非甩桶),必須有一位長者在旁,是指導、是保護之責,
因為旋轉中的脫穀軸,會把操作者拉進去。
基於各割稻活動內容、屬性、機具使用不同,僅提供參考。

林如貞

非常謝謝 balance 很仔細地提醒大家

70多歲阿姨的摔桶,

沒有轉動,

只是用力摔稻穀,

當天她的國小孫子也在一旁摔稻穀

比我摔得還好

所以阿姨叫我早早回家吃飯

留下孫子幫忙

balance

很好的昔日工作方法紀錄。
現下似乎很多農村活動,都會安排這樣的體驗。

不過,「農業」也和許多其他的行業一樣,
對蓽路藍縷的往昔,不要忘懷,但也要踏步向前。

另外提醒的是:
使用「鐮刀」和「舊式的打穀機」,都有操作上的風險存在;(可以看到:「手」與「刀及機具」之間並無防護措施)
右手的鐮刀,與抓在稻梗上的左手距離拿捏,完全是經驗,一不小心手指就遭殃了。
而打穀機在高速運轉下,對人手更是一大威脅。
(家中有人,幼時幫忙打穀,食指腹當場開花,緊急送醫,到目前為止,手上都還留著印記)

成人,都要夠熟練再上場比較好,
兒童,更要千萬提醒有大人在場、注意安全。

社會團體辦理這樣的活動,一定要做好防護、保險的措施,提醒參加人員注意。(農業和工業都是生產的事業,作業安全也應該是同等重要)

1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626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創價使命自覺」三代同樂插秧趣

2024-04-16
瀏覽:
1,487
推:
0
回應:
0

「打造蝴蝶樂園」李榮宗老師

2024-04-11
瀏覽:
3,429
推:
11
回應:
0

台南秈18三星柯林栽種第四年

2024-04-03
瀏覽:
3,694
推:
0
回應:
0

辦活動適合~好吃台南秈18糙米紅豆糕

2024-04-02
瀏覽:
4,072
推:
7
回應:
0

小朋友一掃而空的台南秈18地瓜煎餅

2024-03-27
瀏覽:
4,089
推:
16
回應:
0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すこい Yangmingshan Terraces

2024-03-26
瀏覽:
3,410
推:
10
回應:
0

Expressing gratitude for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

2024-03-26
瀏覽:
3,134
推:
0
回應:
0

打造台南菁寮桃花源~楊智謀夫妻

2024-03-20
瀏覽:
5,238
推:
51
回應:
0

2024台大農場百年祭天插秧

2024-03-19
瀏覽:
3,268
推:
0
回應:
0

向老農學習2-2_煌明伯示範傳統割稻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3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3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