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老【呈甘橋】保留同時,居民應先自我省思平日對古蹟環境的維護
新竹縣芎林鄉的【呈甘橋】於1923年所建,三拱式石橋造型優美,具構造及歷史文化價值[1]。呈甘橋旁的【捐題碑】紀錄當年歷史,亦極具價值。呈甘石橋的歷史可追朔至1818年(嘉慶23年)間由林先坤及徐熙振所建造的木橋,經多次改建。到1924年由當時地方熱心人士呈星公與甘照財捐獻改建成今石橋風貌,傳承多代捐資造福芎林的美德,歷史深遠。陳板 老師於2012年7月14日發起【古橋千人攝影大合照】,並請文化工作者為大家導覽解說芎林鄉的歷史古建物,積極希望新竹縣芎林鄉近百年的老橋【呈甘橋】不要魯莽的被拆除。但是許多朋友實際到【呈甘橋】附近現場,看到髒亂不堪的景象,深感遺憾,當地居民和文化工作者於捍衛古建物的同時,實在應先思考平時對古建物和環境的維護問題。
新竹縣芎林鄉的【呈甘橋】於1923年所建,三拱式石橋造型優美,具構造及歷史文化價值[1]。呈甘橋旁的【捐題碑】紀錄當年歷史,亦極具價值。呈甘石橋的歷史可追朔至1818年(嘉慶23年)間由林先坤及徐熙振所建造的木橋,經多次改建。到1924年由當時地方熱心人士呈星公與甘照財捐獻改建成今石橋風貌,傳承多代捐資造福芎林的美德,歷史深遠。
無奈因附近河道容易淹水,受淹水之苦的居期透過改建來改善,但淹水問題並不單純,縣府欲拆除古橋改建新橋,因為淹水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呈甘橋的橋墩,其中邊堤防太低也是原因之ㄧ,不能全怪罪給古橋。因此喚起文化工作者和社區居民的覺醒,大家期望能保留不破壞呈甘橋之下來解決淹水問題。
陳板 老師於2012年7月14日發起【古橋千人攝影大合照】,並請文化工作者為大家導覽解說芎林鄉的歷史古建物,積極希望新竹縣芎林鄉近百年的老橋【呈甘橋】不要魯莽的被拆除。但是許多朋友實際到【呈甘橋】附近現場,看到髒亂不堪的景象,深感遺憾,當地居民和文化工作者於捍衛古建物的同時,實在應先思考平時對古建物和環境的維護問題。
回顧參加【古橋千人攝影大合照】的朋友反映與想法,給當地居民和文化工作者參考,如下:
若是要積極保留古橋,平日環境就應好好去維護周邊環境,讓大家願意靠近呈甘古橋,才會漸漸更在乎這古橋;
文化工作者、里長和當地有心人士,可於附近有些說明古橋歷史故事的牌子,更應該平日發動活動,號召居民一起來清潔和維護環境。
【古橋千人攝影大合照】活動當日,外地來的朋友看到髒亂不堪的景象,只是深深的讓大家覺得居民根本漠不關心這個環境。
若文化工作者和社區居民有心,就應平日號召居民一起來維護自己的周邊社區環境;可做的事情很多,如: 河道垃圾清理,植栽等等,營造適合到這河道附近散步的環境,有些事情並不需等到政府來做,一些很基本的事情,但遺憾的居民和文化工作者卻沒有做到。社區文化工作者若能負起教育居民古蹟意義的責任,讓居民對自己的土地感動,就更有機會一起動員來維護環境。當大家看到居民,把這當作臭排水溝,廢水由好幾樓高的地方直接排下去,下方垃圾一堆,就連活動當日,也沒有人清理好,很多遠到外地來的人看到不堪的景象,給人感覺當地居民和文化工作者似乎沒有關心這呈甘橋附近的環境。
長久以來,讓古蹟建物在這樣一個髒亂的環境不管,這樣是愛古蹟的文化人的作為嗎?保護古建物,就像是照顧老人家一樣,平常就要好好照顧,不能夠等到老人生病快死了,才在那邊哭哭啼啼。
在【古橋千人攝影大合照】活動之後,仍有些沒參加的朋友自行前往,想一睹呈甘橋,但是看過之後朋友的回應是: 【環境髒亂不堪,橋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也沒人維護,感覺沒甚價值。】難道這就是想要愛護古蹟、保留呈甘橋的文化工作者和居民,要給大家的印象嗎?
走往【呈甘橋】的路上,到處長滿野草且野草內隱藏著危險水溝和坑洞,非常危險,缺乏居民主動維護。
【呈甘橋】旁地上積水是由旁民宅樓上高空排下的汙水,遠來參加【古橋千人攝影大合照】的朋友,面臨隨時被汙水灌頂的危險。
【呈甘橋】下樹枝堆積,住在旁的居民不論自己行動或連絡公務部門,都應積極清理環境。
【呈甘橋】河道兩旁,汙水、雜草和垃圾到處都是,不見居民和公務部門來清理,大家漠視不管。
透過朋友們的回饋,期望可以給地方居民和文化工作者帶來思考:
(1). 對於自己的環境,居民應先由最基本的在乎自己的環境,主動關心與整理開始,並且將需求向公務部門反映,得到關注。
(2). 古蹟建物要保存,不是只是把它放在那邊就好,更需要整建與維護。假使讓古蹟任由被環境破壞,任由古蹟環境髒亂或作為只是單純只是用鐵皮圍起來,以上這些做法,怎對得起古蹟建物、過去的先民和能夠得到附近居民的認同嗎?
(3). 文化工作者應有使命多多與居民互動,讓居民了解當地文化,建立文化情感,進而和居民共同主動維護愛護地方文化。
(4). 文化保存和環境建設可以不衝突或減少衝突的方式進行。
(5). 居住環境營造起來,自然就會得到大家關注,也能提升社區價值,當地的文化也會加分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