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擺北纜
【搖擺北纜】
溫泉、古蹟、綠色圖書館,北投從早期的風化區蛻變為風華小鎮,台北市府希望推動纜車讓觀光榮景躍升。「經過地熱谷的纜車,非常浪漫,但是當鏽蝕發生的時候,這根本就是驚悚劇!」台北市八投里仁協會理事長戴秀芬擔憂的說。在居民眼裡,北纜恐怕不會為北投加分。北纜沿線地質特殊,一個沒有穩固基礎的纜車,會是北投的希望嗎?
我們的島節目
首播:2012-10-08(一) 22:00
重播:2012-10-13(六) 11:00
「有緣沒緣大家來做伙,纜車別蓋啦!別蓋啦!」在音樂人陳明章的帶領下,反對北投纜車興建的居民,聚集在百年北投公園,唱出心聲。
1979年,政府首次提出北投纜車的構想,1989年,陽管處規劃了四條纜車路線希望改善陽明山的交通,其中串連北投的這條路線,在2005年由台北市政府以BOT的方式,與民間企業簽約興建,合約金額29億元。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建築工程設計科科長吳再欽表示,「這條線路可以跟現有的捷運系統串連,搭配陽明山的遊園公車,是完整的交通路網,讓大家使用大眾運輸上山,減少私人運具往山上去。」
當時規劃路線全長4.8公里,設置山下站、龍鳳谷、陽明公園、以及山上站,山下站就位在歷史悠遠的北投公園內,另外打算在山上站設置一座有183間房,64間湯屋的研習住宿設施,卻因為開發面積不到十公頃而避開環評,引來強烈反彈。
2006年,北纜爆發官商勾結弊案,當時的內政部次長顏萬進和陽管處處長蔡佰碌等官員,因為收受賄落,遭到判刑,北纜計畫因而停擺,卻在近期捲土重來。
「纜車路線會經過地熱谷,考慮硫磺的侵蝕,纜車系統會採用熱浸鍍鋅跟鍍鋁的防鏽處理。」8月17日的環評會上,開發單位儷山林開發有限公司的發言人認真的簡報著,關心的北投居民擠爆了會場,把握機會發表看法。
「國家公園是保育的,一天載兩萬個人進去,還是保育嗎?」「廠商提出纜車可以結合北投文化歷史,請問北投的文化團體與社區都反對纜車 你要怎麼做結合?」從地質安全、整體交通配套到興建必要性,近20位居民提出質疑,反對聲浪高漲,最後決議,擇期再審。雖然北纜計畫喊的早,先興建完成的卻是貓纜,它被政治人物視為政績,然而自從2007年啟用以來,一路波折不斷。
遇上落雷、強風、豪雨,以及例行維修,纜車都得停駛,這些並沒有影響乘客信心,影響貓纜的重大事件發生在2008年,颱風豪雨引發塔柱下方邊坡崩塌,其中T16塔柱,因為位在向源侵蝕的坡地,決定遷移,貓纜因而停駛將近一年半,雖然2010年3月底復駛了,不過安全疑慮加上貓空遊憩配套不足,還是讓貓纜元氣大傷,載客人數明顯下滑,復駛至今虧損了2.3億元。
大地的力量讓貓纜蒙上陰影,北纜會不會步上貓纜後塵,地質是最大的考驗,根據資料,北纜的塔柱全都位在極弱岩盤上。
另外,貓纜塔柱最大間距300公尺,北纜是500公尺,貓纜塔柱最高25公尺,而北纜最高的塔柱將近50公尺,加上路線經過龍鳳谷,谷地的側風強勁,安全性更難掌握。民間工程師王偉民提出,塔柱間距越大的地方,塔柱承受的橫向力越大,塔柱越高,側風吹起的時候,底下基礎所受的橫向力越大,北纜塔柱特別高,間距特別寬,需要承擔比貓纜大的橫向力,基礎卻是嚴重風化的地質。
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建築工程設計科科長吳再欽則回應,定線的時候有做地質和工程技術的研判,如果在做精準設計時,發現這些自然條件工程技術要克服有困難,廠商可以提出路線變更。
然而更嚴峻的是,北纜還遇上一個貓纜所沒有的考驗,硫氣。雖然廠商強調會用熱浸鍍鋅來因應,但目前並沒有實驗證明,鍍鋅能防硫腐蝕。
另外,山下站將設置在北投公園,一旁就是有名的綠色圖書館與溫泉博物館,周圍還有十一所學校、二十多處古蹟和密集的住宅區,纜車運轉的噪音與天際線的破壞,居民擔心會讓北投獨特的文化氛圍崩解。
北纜計畫裹著促進地方發展與綠色交通運具的外衣,牽動居民生活與自然環境,卻缺乏安定的地質條件來支撐,面對一條充滿疑慮的纜車,立場不能搖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