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香蕉絲-新社香蕉絲工坊
撰文/劉宗佑 簡秀芳
2011年11月18日「新社香蕉絲工坊」在屏東縣瑪家鄉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示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這幾年來發展的成果。擔任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專任老師同時也是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朝成(木枝.籠爻)表示:「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從一開始到現在的發展是非常勞動的、勞心的、具有民族情感的,觀看展覽時必須用以上的心情才會有意義。」
噶瑪蘭族在1987年開始爭取復名,在經歷過了十幾年之後,終於在2002年12月25日復名成功,在復名的過程當中,部落裡面的耆老找回屬於噶瑪蘭族的特色織品「香蕉絲織布」,部落耆老潘烏吉:「我在小時候,就看著阿嬤做,想說以後如果我們老了就可以來做,有一天(台11線開通)衣服很多了,就沒有人在做了,只有我們去採野菜耕田才會使用以香蕉絲布編織的背袋,而且需要的時候,都得自己做。」
2005年部落蓋了一間傳統型式的聚會所,聚會所是新社香蕉絲傳承的重要中心,也是部落族人平常聊天的地方,但是聚會所不幸在該年度年底就因為火災燒毀,於是新社香蕉絲工坊,就跟新社國小借用空教室,來做臨時的傳承地方。
一開始到現在新社香蕉絲工坊已經十年了,經過了聚會所、國小到現在的地方,新社噶瑪蘭香蕉絲織布,已經逐漸的成熟穩健,兩年前開始朝向現代化的設計方向邁進,並且於2011年年底獲頒花蓮十大文化特色伴手禮,噶瑪蘭族這幾年致力於香蕉絲的傳承及改變,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成效,但是未來仍然有更多更大的挑戰等待他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