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愛別哭 從絕育到教育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許鏸文、遲柏恩/嘉義縣報導】

根據農委會統計,嘉義縣每百人流浪犬數為3.48隻,高於全國平均數,且嘉義縣居民寵物飼養多為放養式,導致流浪動物問題嚴重。而政府從幾年前開始推行TNR以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不論是政府收容所,還是民間動保團體也努力宣導,希望可以增進民眾動保觀念。

動保觀念不足 收容所不堪負荷

嘉義縣流浪動物問題存在已久,但是目前領養及結紮的觀念尚未普及,導致嘉義縣官方與民間收容所皆不堪負荷。同時,眾多浪浪擠在空間有限的收容所中,生活品質堪憂。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技士 游昀蓁:「去年的部分記錄是大概1.8萬隻。然後分布的話,山區比較集中在番路、梅山跟竹崎,然後還去比較集中在東石、布袋跟義竹。」

社團法人台灣流浪動物救援協會創辦人 阮苓琳:「嘉義縣來領養的機率也很低,那我們送(機率)也很低,但就是這個是每個人的那個動保的概念夠不夠。」

流浪犬過多 民眾安全成隱憂

根據農委會統計,109年嘉義縣每百人遊蕩犬數大於全國平均數52%,眾多的流浪犬影響民眾的用路安全以及財產損失。

社團法人台灣流浪動物救援協會創辦人 阮苓琳:「嘉義縣很多都是那種山區、郊區的很多都是放養式的,然後就是讓牠生,牠一直生我都救不完。」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技士 游昀蓁:「其實流浪動物牠會造成的問題,我覺得還蠻多的,那最常見的大概就是具有攻擊性,會追車咬人,這個可能是比較多人會去反應的部分。」

推動TNR政策 以絕育減少數量

為了從根本解決流浪動物增加的問題,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以及民間流浪動物收容所都推動「TNR」計畫,TNR指的是捕捉、絕育、放回原地。但目前在嘉義縣推廣TNR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社團法人台灣流浪動物救援協會創辦人 阮苓琳:「因為大家都知道TNR就是要幫助浪浪來做結紮,然後原放。可是這也不是長久的計畫,因為正確來講,你沒有一個配套,其實有的人還是反對。」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技士 游昀蓁:「結紮可能沒有辦法馬上看到後續的影響,就是它可能要過了好幾年後,你才會覺得我們這一區的環境裡面的流浪犬真的有少的狀況。」

從多方面著手 推動領養代替購買

除了執行TNR,避免流浪動物在野外增生,收容所也持續推動「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讓所內的犬貓們能找到新家。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技士 游昀蓁:「我們主要是會從兩個地方下手,一個是從教育推廣,但教育推廣的話,它可能是比較沒有什麼強制性,所以我們會搭配,像我們動檢員,他們會出去稽查,那如果稽查到真的沒有結紮,可能就會做裁罰的動作,希望可以提高民眾的那個警覺性跟知識性這樣子。」

落實動保觀念 讓浪浪不再流浪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期望能將動保觀念深耕教育,民間收容所也在救援動物的同時向民眾普及領養與結紮的重要性,希望讓浪浪都能回到安全溫馨的家。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28則報導
2,197則影音
57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2,983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2,837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2,673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4,416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274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2,750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2,968
推:
0
回應:
0
3:00

麵麵俱到 彩色麵條晒出溫情

2024-05-20
瀏覽:
6,839
推:
2
回應:
0
2:56

樂在其中 三味曲用歌聲療癒長者

2024-05-20
瀏覽:
7,900
推:
1
回應:
0
2:58

玩弄於股掌之間 在地劇團的變遷

2024-05-13
瀏覽:
8,705
推:
15
回應:
0

浪愛別哭 從絕育到教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581篇報導,共12,86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581篇報導

12,86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