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o社大師資培訓營 經驗分享交流

嵌入:
文字-A A +A

在地深耕, 向外發聲, 這是PeoPo公民新聞平台的重要訴求,而這樣的理念與長期在地方社區經營的社區大學不謀而合,這幾年全台灣已經陸續有多所社大開設公民新聞相關課程。

為了讓社大老師推廣公民新聞的想法與教學經驗互相分享交流,2011年6月4號,PeoPo特別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媒體觀察基金會共同舉辦了社區大學公民新聞師資培訓,邀請了近20所來自各地社大開設公民新聞相關的講師,共聚一堂

每所社大的特色與學員狀況各有不同,幾位已經開設或準備開設公民新聞相關課程的老師像是板橋社大的大暴龍、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的吳茂成老師、大安社大的彭瑞祥、松山以及南港社大的Jady老師,分享教學經驗。而有些老師就算現在課還沒開成,也想盡辦法推廣公民新聞的理念

除了經驗分享,下午更以世界咖啡館的形式,由三位桌長帶領,讓社大老師們透過開放的對話,針對什麼是公民新聞、  授課中困難如何克服、如何吸引學員興趣等三大主題,眾人集思廣益

讓更多人認識公民新聞,透過PeoPo上傳公民報導說自己社區的故事,社區大學是許多民眾認識PeoPo公民新聞的重要管道,而強調行動力與公民意識的理念更是兩者互相合作的重要關鍵

一整天的交流分享,讓參與的社大老師收穫滿滿,未來他們也都是重要的播種者,在台灣的各個社大,散播公民新聞的種子,讓公民新聞的理念與實踐,在地生根茁壯。

相關照片: PeoPo in Facebook

*************************************************************

當天的活動流程,台南社大吳茂成老師做了非常詳盡的記錄,經吳老師同意轉載如下:

公民新聞,社大教學的實踐與可能(上)

吳茂成
2011/6/4

公民新聞是社區大學社會運動及非營利組織精神的實踐,透過新聞的發聲,探討公共之事,這是很重要的公共參與行動,具體而言就是第三部門的公共論述的學習及實踐。

台灣公民社會的可能,必須要有豐沛的第三部門的公共之聲,才能捍衛言論自由、才能捍衛公共價值與利益。

就社大教學來說,公民新聞的學習是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累積,學習如何記錄,學習辦別公私,如何報導,如何與社群對話,如何參與政策的討論與改變。

簡言之,公民新聞是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我們不只是要培養公民記者,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全民的公民新聞素養,認識與掌握新聞製程與技能,發展公民新聞的社群,才能破除新聞市場化、單一故事的死胡同,因此,在地的公民記者的發聲,即是一地的文化陣地戰。

今日吾人走上坡,齊聚公視討論公民新聞的教與學,別具意義。

新聞產製的論述與解構,在於促進民眾能夠發聲。

很高興至理帶領我們重新回觀公民新聞的發展歷史,九三年的番薯藤,九五年的南方電子報,九七年的生命力,二OO二年的環境電子報,二OO二年的小地方…二OO二年部落格興起。
二OO七年,公民新聞發聲!寬頻時代分享影音的公民新聞。

誠如至理所言,公民新聞寫作已不在於倒與正的金字塔,而是在於故事。至於五W一H的新聞寫作構成要素,則融於故事中,我想這是新聞報導、自我求證的要件。

至理提醒大家,報導要有一個吸引人標題,重點要置於前段,影像要加註文字說明,標示受訪者身分,觀點可以用文字來說明,不要變成監視者,影像要懂得刪減…這些看來簡單的細節,往往是新聞報導的重點之處。

一則三分鐘的公民新聞,我想不論新手或是老手,有著可以好好表現的空間。

至理告訴我們,有不少公民新聞影響著主流媒體的新聞走向,例如小尖兵的「超級機車」,「窗簾公車」則是揭發了十年無人聞問公共交通問題,此事在於公共問題的揭發,大堀溪的「生態浩劫」追出公害殺手…
二百零三個非營組織加入,五千多位公民記者,我們正在發展第三部門的公共論述之聲,監督公私之域,批判不義之事。

公民記者,善用影像來敘說,報導著社區小故事,讓我們發現日常生活的公共問題,究其實,有著濃濃的社會關懷之情,公共之義。

我想,公民新聞是一種長時間的價值論述歷程,也是社會關懷的展現,教學上必須著重公民新聞理念與辨證,勿流於表面影像的處理,必須起著深切的問題意識,引發議題討論,打開公共論述之域。

一如管中祥所說,影像很重要,但是議題常失焦。我想,過度依賴影像,議題會被吃掉,議題的設計是公民新聞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要清楚議題是如何被操作,是起著反思的進步教育,還是淪為愚民的政治教育。
透過公民新聞的教與學,讓更多民眾認識、掌握新聞的產製流程,我們才能解構媒體的霸權,才能從影像與文字中,進行經驗與抽象思維的辨證反思。

對公民記者來說,最基本的學習是要有新聞的閱讀能力,不是盲目的要做出什麼樣的新聞,而是我們能夠從一堆新聞中去看到什麼是新聞,從日常生活中去看見什麼是公共!

新聞的產製流程,很容易導致極大與極小的二分報導,激化報導,成為一種戲劇,而不是日常的批判性思考,標題容易過度誇張曲意,很容易將故事變成全體,變成單一故事,或是把公共變成個人問題。

公民新聞教學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公共訊息是民眾的對話與思考,私人意見的匯聚,價值的提出,而不是市場化的收視率、閱聽率的盲目追求,而是社群的聚合對話,要注意報導的位置,誰在發聲,如此的公民新聞才有公共性與日常性,才是有魅力的新聞。

謝謝公視公民新聞部至理、珊珊的用心,讓我們這一群公民記者有了進一步反思的機會,彼此分享著彼此的希望與經驗,更重要的是檢討公民新聞的教與學困境,思考對策,策勵將來。

公民新聞的課程設計,板橋社大與媒觀基金會夥伴分享,從生活經驗談媒體再現,從老照片講自己的故事,探究景物的時空改變,探討公共環境的改變,將個人與公共結合起來,攝影技術的培養,可以透過學員互訪,從社區景觀的變化,進行社區議題的討論,或是走訪新聞事件的現場,最後進行作品的發表,加深學習者的成就感。

我想,社大公民新聞的課程設計,隱含著新聞現場百回的經驗與覺察觀。

至於無法開成課,有其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因素,一是攝影技術太高,二是太理想了,課程不見得受歡迎,三是大家喜歡便宜與藝能課程,即使生活藝能與學術課程結合,也很難開成,有時只有三到五人選課,即使如此,但是,考量累積學員與培養講師,仍然一學期一學期的堅持下來,從過去的經驗中,也發現二個可能,一是如何讓電腦課轉型到社區報導記錄,一是班級的經營很重要,才能培養學習社群。

只有「三位學生」選課意味著課程設計失敗嗎?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小班教學也許是社大另一種教學設計,提高教與學的品質。

大家在經驗分享中,也發現了熱情如何持續的困境,支持吾人進行公民新聞報導的支持力量是什麼呢?
我想,支持公民記者持續報導的力量,來自社會關懷的熱情。

面對公民新聞招生的困境,大暴龍說,從板橋社大的開課學員來說,人是不多的,課程內容也一直在改變,希望吸引更多的學員,但是沒有很成功,他認為,也許大家認為班級經營很重要,但是課綱是不是能吸引學員也是很重要,包括課程名稱「公民記者或是公民新聞」,都要再思考。

大暴龍分享其教學心得,課程名稱就是板橋影像記錄社,不論學員有何目的來上課,他教學員簡單的方法,去記錄身邊的事情。雖然目的是做公民新聞,但是一開始是困難的,不是容易的。要讓學員先了解公民新聞,學會記錄,才會慢慢關心,因此,第一堂課會進行老照片說故事,從老照片去分享經驗,接下來才是去拍社區,拍一些社區最近的事情,開始是從照片開始,目的不在於拍出美美相片,技術也不發太多時間去教,先讓學生能夠拍一些生活週邊的相片回來。一般人要去拍片、要去剪輯,是很困難,因此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用一個簡單故事來進行,繪聲繪影,慢慢進來,才開始進行影音的學習,通常到課程一半,才開始進行影音教學,前半部都是在討論社區的事情,用照片來剪輯。

大暴龍說,公民新聞課程設計目的,當然是要導入公共題目,通常會放一些簡單的例子,從公民新聞中去找這些例子,去練習剪接的技術,也以這個例子來談公共題目,另外,也有外拍,帶大家去外拍,帶學員到現場去看到實際例子,讓學員看到問題,再來仔細討論,他說,不期望學員拍出什麼樣的好作品,可是希望藉由這樣的過程,實際去經驗到一些事情,公共意識就會從中產生。

南港社大的陳淑敏老師則是熱情十足,她笑說,沒有公共電視就沒有她,課程設計最重要的是要玩,有很多想法,想要創新,因為社大學員的經驗太豐富了、太棒了,看到學員發亮的地方,去採訪他們,他們就覺得很高興。陳老師的教學是從電腦開始,她認為,很多事情不做就沒有機會,因此就去教,就去玩,阿公阿嬤才能成為公民記者。最重要的是課程要有帶動力,就像大暴龍所說,不需要那麼多技術,我們都是邊作邊學。她的課程名稱就是「公民新聞種子培力工作坊」,融入式教學,生活中小事,從個人家庭開始,與里長合作,分組採取專案去做,分組去完成,問題是在共同的協力。

我想,這就是公民新聞的熱情魅力所在,透過公民新聞的學習及參與,讓學習者有增能賦權的可能,因為,身為社大老師,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將學生教成老師,才能形成改變社會的力量。

經營環資電子報多年的彭瑞祥,也有感而發,早期沒有能力去進行在地報導工作,於是就翻譯國外環境新聞,有很多熱血志工,不知道如何寫自己的新聞,因此,慢慢就發展自己的新聞寫作,也發現台灣有很多環境議題,好想去報導,但是人力不足,於是用志工方式去進行,後來就辦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阿Ben

以學員的角度
兩個課程名稱 建議供參:
1.用影音寫日記
2.用影音豐富人生

謝明海

讚啦!

Peopo 步調穩健,走進社大、走向NGO,多元化言論就會自然形成。

建議Peopo 在十個分類之外再增加一項『雜談』,因為很多內容難以在現有分類上做選擇。

謝明海

謝明海

我是八爪章魚

好奇寶寶

謝老爹果然觸角很廣,到處都留下強而有力的建言!

37

加入時間: 2007.06.11

PeoPo全記錄

加入時間: 2007.06.11
294則報導
254則影音
1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48

第十五屆總編輯會議 各校分享影像製作

2015-12-04
瀏覽:
6,190
推:
60
回應:
0
2:59

校園採訪中心 第十四屆總編輯會議

2015-05-08
瀏覽:
6,608
推:
70
回應:
0
2:44

第十三屆總編輯會議 分享交流產製心得

2014-11-24
瀏覽:
4,386
推:
6
回應:
0
2:12

第十二屆校園採訪中心總編輯會議

2014-04-25
瀏覽:
5,972
推:
65
回應:
0
1:58

總編輯會議 校園公民新聞再升級

2013-12-06
瀏覽:
3,757
推:
2
回應:
0

聚焦.邏輯.符號 (李惠仁)

2013-07-09
瀏覽:
4,982
推:
35
回應:
0

公民新聞採訪與法律實務 (陳彥龍)

2013-07-09
瀏覽:
4,679
推:
3
回應:
0

公民新聞的切入與深入 (余佳璋)

2013-07-09
瀏覽:
4,721
推:
2
回應:
0
0:30

PeoPo宣傳影音 公民記者當明星 part2

2012-12-24
瀏覽:
5,193
推:
19
回應:
1
2:30

第九屆PeoPo校園採訪中心總編輯會議

2012-11-23
瀏覽:
4,833
推:
12
回應:
1

PeoPo社大師資培訓營 經驗分享交流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1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1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