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職場優勢? 各校學程路不同

文字-A A +A

【記者施采樓/嘉義電訪報導】

  因應現在的社會需求,跨領域人才的培育,越來越受重視。國內多所大學,都紛紛成立各種類目的跨領域學程。創意產業的興起,也促成許多大學推動創意相關學程的動機。雖然各校之間,學程著重的方向有所差異,然而不論是創意或其他任一種跨領域學程,完成之後拿到的證書,是否能對未來的職場帶來優勢還有待觀察。

  教育部以及國內大專院校投入龐大的資源於跨領域學程,完成學程之後相關的效益問題,職涯規劃師林佳蓉表示,學程證書是否有效主要有三個重點,「關聯性」、「具體性」和「整合性」,跨領域學程不能為結合而結合,而是要審慎的考量領域之間的關聯性,搭配上具體而扎實的課程內容,付出時間去學習,才能發揮一定的效益,但不論是雙主修、輔系或是跨領域學程,學生若不具備將所學內容融會貫通的能力,那其意義也僅止於多一張證書。跨領域學程提昇所學的廣度,學生應注意加深自己專業領域的深度,成為「π型人」在職場上屹立不搖。

職場上希望學生能成為,擁有跨領域知識、多元能力的π型人。

記者施采樓/翻拍自網路

 

  跨領域學程主要的意義,是結合不同的專業領域設計課程,培育優秀專業人才。教育部自96年開始推動國內各校開設跨領域學程並給予補助,補助領域包括海洋法政、健康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綠色能源等多個方向。近年來因為文創產業備受重視,所以在各大學中,設立文化創意相關學程蔚為風潮。

  政治大學的創意學程,最初配合「教育部大專院校創造力教育計畫」設立創意學程,並成立創意學院做為各式體驗、創意的工作坊。在97年計畫告一段落之後,政治大學轉而將創意學院改為創意實驗室,持續推動創意學程邁向另一個階段,政治大學外交三蔡宇傑說:「學程的內容很多元,很難想像在大學裡會有這種課程,完全打破大學學分課的思維。我想這對我在未來遇到瓶頸時,是否有能力,換個新的思考角度去處理有很大的影響。」重視學生創意思維的訓練,讓創意學程不只在學校裡能體驗,未來也能實踐所學。

  與我們鄰近的嘉義大學,也設有「文化創意產業學程」,雖然沒有獲得教育部的補助經費,仍然持續不斷的推行,此學程也在去年開始招生。嘉義大學管理學院葉教授表示,自三、四年前就著手規畫「文化創意產業學程」,當時主要以國內多所大學的創意創業學程為範本,搭配校內的美術系以及教育學院的創意課程去設計。嘉義大學的文創學程,利用校內現有的資源,結合校內管理、人文藝術、及教育學院,整合多項專業領域,以地方上的文創產業為主,設計創新的行銷管理方式,也讓校內的學生多一個機會去涉獵不同領域。

  跨領域學程因內容涉及廣泛,各校之間因為多半沒有一個單位去負責統籌管理,主要還是系或院主導學程走向,而發展的好壞就端看該單位能否持續經營、用心規畫,若是能將跨領域學程設計地有聲有色,也能成為該校未來的特色之一。對學生而言,能否藉由學程增廣自己的所學的內容,並整合運用學習到的能力,才能讓跨領域學程發揮實質的效用。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07則報導
2,180則影音
569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9,864
推:
18
回應:
0
2:58

傳統手工製香 堅守文化價值

2024-04-15
瀏覽:
2,835
推:
1
回應:
0
2:50

人間月老 媒那麼簡單

2024-04-15
瀏覽:
2,782
推:
3
回應:
0

守護傳統建築 竹崎鄉土角厝文化

2024-04-08
瀏覽:
5,315
推:
1
回應:
0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2024-04-08
瀏覽:
4,597
推:
1
回應:
0
2:59

獨劇特色 訴說台灣故事

2024-04-08
瀏覽:
5,771
推:
5
回應:
0

手繪看板師傅 一筆一畫的電影世界

2024-04-01
瀏覽:
3,433
推:
0
回應:
0

齊聚圓環!屬於嘉義的民主文化

2024-04-01
瀏覽:
6,498
推:
0
回應:
0
2:57

找尋朴子的醫療文化之路

2024-04-01
瀏覽:
10,110
推:
2
回應:
0

番路彈藥庫 舊址活化資源回收場

2024-03-25
瀏覽:
5,296
推:
1
回應:
0

跨出職場優勢? 各校學程路不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