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人頭現身校園 弘光學生「過山洞」

文字-A A +A

弘光科技大學藝術中心日前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賴永興「找尋心靈與造形的中間地帶」木雕展,十二日順利閉幕。展覽期間,巨大木雕作品在校園裡頭到處可見,學生可從作品底下穿越走過,賴永興希望能夠藉此跟民眾做思想上的互動。

【靜報記者 吳羽菁/台中報導】弘光科技大學藝術中心日前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賴永興「找尋心靈與造形的中間地帶」木雕展,十二日順利閉幕。展覽期間,巨大木雕作品在校園裡頭到處可見,學生可從作品底下穿越走過,賴永興希望能夠藉此跟民眾做思想上的互動。

一走進展覽場地,充滿濃郁的木頭香味,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個巨大臉孔正看著你,喜怒哀樂、沉思等等表情都有。作品大多都是「人頭」為主的賴永興,曾經在日本求學過一陣子,由於他在那段時間對於自己的存在有了深刻的體悟,因此想要藉由雕刻自己的形象,來對人生有所批判和省思,可說是從自身生活到社會大眾的一個廣泛的反省。作品主題大多都是圍繞在「凝視、觀照自我」等概念,成為賴永興的創作特色之一。



《凝視》作品(左一)望向前方圓柱形狀的作品《未定的已定形態三》。(吳羽菁/攝)

弘光科大藝術中心主任陳冠勳表示,賴永興親自參與佈置展覽會場,在展場中心特地放置《凝視》這個作品,作品人物凝望的前方則是擺放作者近期作品《未定的已定形態三》,就像是一個人在望著不確定的未來,也點出了此次展覽的主題。

賴永興第一個「人頭」作品是在日本求學時完成的,他的美術指導老師問賴永興是否了解由三根木頭製作出的「門」的意義何在,當老師知道賴永興當時只是純粹想設計個架子來放置「人頭」之後,便說了關於「獄門」的小故事。在古代日本,如果有人犯罪即會被砍頭,砍下來的頭會放在「獄門」上,「獄門」會被放在菜市場等人群眾多的地方,以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而「獄門」的形狀恰好就是「ㄇ」字型。

賴永興聽完老師的講解之後,對於「獄門」的印象相當深刻,因為那座門擁有一個生命由生到死的意義,「門」像是個可以通往具體或想像世界的中介。陳冠勳說:「意象就像是小叮噹卡通當中的任意門,還有怪獸電力公司也以門作為主題,讓我們對門的另一端有著無限想像。」



校園放置賴永興巨大的作品,讓學生可以從底下穿越藉此與作者互動。(吳羽菁/攝)

在弘光科大的校園裡,還有一個角落展示賴永興的巨大木雕「人頭」作品,學生可以從作品底下穿越走過,賴永興希望能夠藉此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在穿越門的那一剎那,能有個別的領悟。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二年級的學生鄭玠弦表示,透過「人頭」被鑽洞的作品,明白我們不該只看外表,每件事情的背後都有義涵需要我們去挖掘,而作品上的鑽洞則代表著透視。

一樣是環安系二年級的學生黃俊誠則說:「我對那個少了一顆頭的作品《鄉愁月色》最感興趣,因為每個作品都有頭,但唯獨那件作品沒有」。

現場有播放賴永興的作品《心海悠遊》的投影片,介紹此作品的創作過程,從構圖、製作模型、選取木材、雕出粗胚、細部修改等繁複步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34則報導
672則影音
16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00

陶藝豐富的色彩盛放

2024-03-27
瀏覽:
4,752
推:
1
回應:
0
3:12

引領社區轉型 躍上永續發展

2024-03-20
瀏覽:
7,213
推:
0
回應:
0
3:02

興衰多年 堅守漁業之路

2024-03-20
瀏覽:
6,731
推:
0
回應:
0
2:39

健康好身體 練練五禽戲

2024-03-13
瀏覽:
5,995
推:
0
回應:
0
3:31

百年命相館繼承人 淡看人生

2024-03-13
瀏覽:
15,883
推:
1
回應:
0

玉雕藝術家 見證臺灣玉興衰

2024-03-13
瀏覽:
4,630
推:
0
回應:
0

金屬陶藝家林時植

2024-03-06
瀏覽:
4,510
推:
0
回應:
0
3:29

馬國女婿來臺 實現年少夢想

2024-03-06
瀏覽:
6,113
推:
0
回應:
0
3:02

轉型傳統林業 建立木工創生

2024-03-06
瀏覽:
13,880
推:
3
回應:
0
3:35

陶藝巧手 植栽與神怪交融

2024-02-28
瀏覽:
7,354
推:
0
回應:
0

巨大人頭現身校園 弘光學生「過山洞」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5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