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好物產 筍香茶香好家鄉

嵌入:
文字-A A +A

2019第一屆南港物產節「支持在地農產 越吃越健康」

九如發展協會已經連續八年主辦的南港綠竹筍節2019年即將換新裝登場更名為第一屆南港物產節 因為南港真的不是只有綠竹筍,還有包種茶、有機蔬果、桂花、蜂蜜…等好物種。九如社區發展協會和南港區農會、南港社區大學攜手合作,帶來優質農產、精彩表演與 精緻小食與大眾共享,還有在地小農與你相見歡。支持在地農產 越吃越健康。 

南港社大公民記者採訪/南港社區大學/潘文彬老師
在南港物產節的這個現場.這是由九如社區發展協會原先所辦理的叫做綠竹筍節現在延伸更多.希望看到的南港不只是綠竹筍還有更多的一些產業像包種茶.有機蔬果、桂花、蜂蜜…等好物種.其他的點點滴滴的那個務產都是我們希望在這個節慶裡面可以去推廣的.讓我們這邊的農民可以藉由更多的管道.來去向大家宣導一下。我們南港其實是有非常多物產的一個環境.也讓大家可從民間開始發起來.綠竹筍節持續有七屆.今年物產節希望有一些更大的推廣。

 
南港社大公民記者採訪/南港農民林書慧
有機與無機的差別是無機農藥噴一噴就好有機的都不能噴農藥或化學肥料.為了健康不用農藥會先救我自己的命.我自己去噴就會先殺死我自己.堅持不噴農藥不用化學肥料.我種的菜不一定每樣都賣出去.但是我希望給家人朋友吃起來有健康的身體.現在觀念還沒有辦法讓大眾接受.無機的一斤一百多塊我的一斤二百塊.綠竹筍的肥料他們是下兩公斤 我是下一包20公斤價錢差不多等於我要下他們10倍的價錢可是我還要扛10倍的肥料上山去所以賣貴一點是合理.只要您想健康最好是吃有機的。

南港社大公民記者採訪/(王仁)農民二兒子
在地好農 土地恩赐 低碳足跡  田園饗宴(王仁)農民王仁的二兒子說 這是我們種的綠竹筍.麻竹筍.烏殼綠竹筍一般竹筍都是在端午節開始到中秋節為止.一年差不多有四個月產期種竹筍最困難是在挖竹筍時的拿捏有時候會出青或是會苦.消會者在意就是不會苦.能控制不會出青不會苦就是我們拿捏的地方。

南港社大公民記者採訪/南港區農會/闕河安/信用部主任

九如社區發展協會和南港區農會第一屆南港物產節過去是綠竹筍節.南港現在的發展不止於綠竹筍還有包種茶.苦茶油.茶仔油農會依據茶葉系列產品一系列茶包.農會部分主要是配合政府政策還有在產業方面幫助農民做農業的推廣.比如今天現場的部分.這陣子剛好火龍果盛產配合農委會的政策火龍果一箱才250元.芒果一箱400元.還蠻便宜常常配合政府的政策今天是配合九如社區辦這活動有機會來做推廣。

南港社大公民記者採訪/南港社大真愛義剪社/徐凱臣/社長

參加南港物產節與南港社大的義剪他們至少有學過男生.女生這樣一輪後願意上陣就可以來幫這些被剪者來義剪服務.我相信他們勇氣義剪會帶給她們信心.還有技藝更加成熟.這就是我們真愛義剪社的服務民眾.每辦一次就幫助她們更有信心的挑戰當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滿意但是從我們服務當中看到這些被剪者民眾們心存感激.邀請我們社員一起拍照留念

南港社大公民新聞社/公民記者/ㄚ英/kiki/聯合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7

加入時間: 2007.09.08

ㄚ英

加入時間: 2007.09.08
502則報導
470則影音
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34

後山埤保儀大夫(尪公)出巡到新光里

2022-04-19
瀏覽:
3,970
推:
48
回應:
0
4:25

慎終追遠.清明掃墓.緬懷先祖

2022-04-07
瀏覽:
4,469
推:
64
回應:
0
3:24

後山坡 保儀大夫 (尪公)祈安遶境

2021-04-18
瀏覽:
3,297
推:
134
回應:
0
6:51
5:40

(運動) (運動) (運動)毛巾拉筋操的好處

2020-12-10
瀏覽:
3,576
推:
99
回應:
0
6:20

南港益人學苑2020第七屆期末同樂會

2020-12-09
瀏覽:
2,296
推:
79
回應:
0
5:56

蘊藏世界罕見的治療能量!

2020-05-07
瀏覽:
5,775
推:
141
回應:
0
3:12

3D立體彩繪吸睛

2020-04-19
瀏覽:
3,292
推:
127
回應:
1
5:38

跟著慈華軒大媽 二媽 聖二媽一起去南巡嘍!

2019-11-05
瀏覽:
3,297
推:
61
回應:
0

南港好物產 筍香茶香好家鄉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14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14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