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漠視 追根究柢探原因

文字-A A +A

【記者李憶璇、陳俊嘉/嘉義民雄報導】

  此次莫拉克風災是繼八年前納莉颱風後最嚴重的一次風災,造成全金興村淹水住戶達一千零七十戶,牛稠溪堤防沖破、近五千居民流離失所。為此立委翁重鈞會同水利署、水利署第五河川局、水利規劃試驗所、民雄鄉公所於九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星期三)下午一點召開協調會,提出10項結論,期能透過公開的溝通方式,成功達到訴求、爭取不再讓家園遭洪水肆虐的希望。

對潰堤的緊急措施

  現階段第五河川局針對河堤潰堤區域的補強措施已完成,長達50餘公尺的潰堤部分已經緊急用水泥以及沙包做成臨時堤防,並設置防汛混凝土塊,因應之後可能侵襲的颱風。

  但由於目前屬於汛期(雨季),土質較為鬆軟,原河道疏浚的工作無法再進行,只得暫時停工,待秋冬季節繼續工程。目前疏濬工程已發包的二標案(華興橋上游至牛稠溪下游記二十二萬方),預計在明年汛期前完成整體疏濬。而華興橋下游850公尺河段及牛稠溪上游650公尺、牛稠溪橋至台林橋間河段1750公尺與華興橋下游850公尺以及台林橋至盧山橋間河段2050公尺之疏浚工程將於往後陸續推動改善。上述之整體經費預估約需五億二千萬元,預計完成後可降低該區水位0.6~1公尺,改善淹水問題。

私有地徵收問題初步解決

  由於牛稠溪流域泥沙堆積處地權分散,有公有地也有私人用地。華興橋上游至牛稠溪下游間行水區為私人用地,分屬13位不同的地主,且半數為嘉義市人,因此土地使用權取得不易,是導致疏浚工程進行困難的原因。經過這次的災情,眾地主已經初步同意政府取得(徵收)土地使用權,唯未取得先行使用權,使疏浚工作進度緩慢。此困難已請嘉義市長居中協調,協助取得先行使用同意書,即可進行疏浚作業,盼能於明年颱風汛期間完成疏濬,相關徵收費用於明年底前完成發放。
  
  金興村村長羅偉菘於去年清理私有地上之雜物,包含工寮、人工絲瓜棚強制拆除、清理農作物等。村長表示,因為擔心雜物堆放於河床上,加上泥砂又易在此淤積,增加淹水風險,所以提前清除這些可能造成淹水的危機。

整體重建工程

  此次的嚴重災情,不只沖毀堤防、也衝擊村民對政府的信心。居民蕭明藤指出,八年前納莉颱風時就遭受一次嚴重水災,那時也加高整修過堤防,無奈八年後洪水竟衝破堤防,水還是淹了進來。颱風雖是天災,但也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建商有偷工減料的情形。此次成立金興自救會欲替村民申請國賠的黃嘉寬也說,這次堤防地基被洪水掏空,大水衝破堤防造成五千人流離失所,懷疑堤防建設減工少料。因此他要求堤防全面檢測(換成水泥)地基,並盡快疏浚河道,還金興村民良好無水患的居住環境。對此水利署長答應提防全長1500公尺重建,將原來的堤防改建為較為堅固的水泥地堤防,並在全線增高補強工程設計完成後,會在當地召開說明會供民眾提供意見。

  重建之路仍遙遠漫長,期望未完成整體重建工作的期間,別再有大型颱風掠過金興村,否則搶建之路尚未完成,又要再遭遇相同的困境。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07則報導
2,180則影音
56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2,061
推:
0
回應:
0
2:58

傳統手工製香 堅守文化價值

2024-04-15
瀏覽:
1,138
推:
0
回應:
0
2:50

人間月老 媒那麼簡單

2024-04-15
瀏覽:
1,080
推:
0
回應:
0

守護傳統建築 竹崎鄉土角厝文化

2024-04-08
瀏覽:
4,792
推:
1
回應:
0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2024-04-08
瀏覽:
4,148
推:
1
回應:
0
2:59

獨劇特色 訴說台灣故事

2024-04-08
瀏覽:
3,913
推:
5
回應:
0

手繪看板師傅 一筆一畫的電影世界

2024-04-01
瀏覽:
2,950
推:
0
回應:
0

齊聚圓環!屬於嘉義的民主文化

2024-04-01
瀏覽:
6,118
推:
0
回應:
0
2:57

找尋朴子的醫療文化之路

2024-04-01
瀏覽:
8,276
推:
2
回應:
0

番路彈藥庫 舊址活化資源回收場

2024-03-25
瀏覽:
4,987
推:
1
回應:
0

不再漠視 追根究柢探原因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76篇報導,共12,78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76篇報導

12,78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