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贏球我種樹 足球路上不再孤單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鄭芊芷、蔣昕蒨、劉俐君/臺北市報導】社會企業綠色冀泉,一年多前開始通過「以樹養球」計劃幫助經費困難的校足球隊。足球隊每踢進一粒球,綠色冀泉就在校區種下一棵高經濟價值的樹。小朋友一路踢球,樹跟著越長越大,不斷產生經濟效益。今年又推出「類綠建築」的概念,讓盆栽佔領城市舊建築的陽台,緩和熱島效益。

四十不惑 創立社企自給自足

「現在的環境破壞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彌補 — — 種樹。」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秉持這樣的信念,在二〇一四年結束自己在保險業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而後成立綠色冀泉股份有限公司。辭職前,他有機會深入偏鄉,跟原住民朋友一起到部落種樹,恰巧發現牛樟樹危機。近年藥用價值極高的牛樟芝曾廣泛受大眾關注,它寄生的牛樟樹也因此成為瀕危受保護的植物。

於是陳宇華決定從瀕臨滅絕的牛樟樹出發。牛樟樹作為台灣原生種,除沿海地區海拔兩千公尺以下的地方都可以生長。單純種樹需要等待二三十年才會有產出,但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牛樟樹的附加價值,可以利用其在自然生產過程中掉落的東西創造循環經濟,如用樹枝來製作文創商品、葉子來製茶、精油萃取等等。他說,四十不惑,要去做一些該做的事情。社會企業可以公益和收益兼顧,這就是他要的。

以樹養球 結合生態保護和公益體育

陳宇華本身是台東人,在還是資深保險業務主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投身公益,資助花東地區的足球隊。「偏鄉小朋友很厲害,只是缺一點點支持而已。」他說,「但我們口袋不夠深也很辛苦。」一年半前,他發想出讓「樹」和「球」結合的辦法,也就是「以樹養球」計劃。

在陳宇華看來,「以樹養球」和給獎學金的概念類似,只不過給的不是錢,而是樹的收益。足球隊在外面的比賽中每贏一顆球,綠色冀泉就會幫他們在廢棄的舊校區種一棵牛樟樹。樹的所有權歸學校,使用權則交給綠色冀泉。樹大概三年後開始產生經濟效益,其中的三分之二用於回收成本和企業收益,另外三分之一就用來支持球隊。

陳宇華說,有了樹的循環經濟支持,小朋友就能夠持續踢足球。 攝影/蔣昕蒨

「以樹養球」計劃推動的校園種植行動在花東地區的一百多所學校成功開展,累積種下一萬棵牛樟樹,預計一年半后實際產生經濟效益,目前還無法給出詳細的收益數字。但根據綠色冀泉的預估效益表,在台東一公頃山區種下十年左右的牛樟樹苗,可達到兩千萬的成長累積價值,包括各類環保價值、經濟價值等等。

樹陪伴孩子 踢出一片藍天

綠色冀泉今年將目光放到了台北。明道國小的光頭足球隊成為了他們在花東地區以外第一個資助的球隊。這支球隊的成員很大一部分由新住民和低收入戶的孩子組成,綠色冀泉和校方洽談一年多,在今年十月份正式達成合作,藉由「以樹養球」計劃延續這群孩子的足球夢。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但我們能改變自己。」明道國小足球隊教練黃湘耘說,種樹和踢球一樣,有努力才有收穫。讓孩子親手種樹,教他們懂得感恩,在踢球這條路上也不會孤單。

利用牛樟樹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掉落的東西,可製成各式文創商品以及牛樟茶。攝影/蔣昕蒨

創新「類綠建築」概念 緩解都市熱島效益

除了「以樹養球」計劃,明道國小也是「類綠建築」的國小示範基地。栽種牛樟樹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在建築頂樓培育樹苗六個月。長到二十五公分左右移到陽台養護十二至十八個月,進入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待樹苗長到五六十公分後,就可以落土移到校園、林地等合作場域。「類綠建築」指的就是牛樟樹苗在第二階段時停留在城市建築所打造的綠色空間。

今年四月,鄰近明道國小的中國科技大學成為綠色冀泉第一個類綠建築示範區。落土在明道國小校區的樹苗,就是從那裡移過來的。未來也會在國小的陽台上培育牛樟樹樹苗。陳宇華認為,這樣既不佔空間,又遠低於打造「綠建築」或「綠屋頂」的成本,住戶也願意讓有產值的盆栽「佔領」舊建築,增加綠色面積,或許就是緩解都市熱島效應有效的解方。

中國科技大學成為第一個「類綠建築」示範基地,牛樟樹苗會在陽台上停留十二至十八個月。 攝影/蔣昕蒨

整合多方專業力量 提供共贏平台

陳宇華一直強調,規模不大的公司,要用最有效率的辦法做事。「公司太小,無法找太多員工,會拖垮財務,很多新創企業都是這樣垮掉的。」綠色冀泉更像是一個平台,將不同專業領域的團隊或學校拉到這個平台上合作,創造共贏的可能。他們沒有自己的生產鏈,因此育苗和茶農合作,生產牛樟樹茶則與專業製茶廠合作,設計牛樟樹的文創商品也邀請大學裡的設計學院合作,節省成本,成果共享。種樹也無需僱傭額外的人力,由綠色冀泉和學校的老師、學生一起完成。

在核心團隊中,陳宇華主要負責規劃策略、創意發想和對外聯絡等。特助吳忻恩主要負責財務以及公益活動的策劃。他們還聘請中國科大管理學院企管系老師梅國忠為顧問,請他提供學術研究、法律專利等方面的協助。

和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是綠色冀泉運行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舉例來說,陳宇華被聘為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講師,有機會將自己的理念和案例在課堂分享。另一方面,學生也有機會參訪、實作,參加社會創業競賽。

梅國忠說,老師、學生對這樣的運作模式比較陌生,對社會企業觀念的接受度並不高。把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導入中國科大創新與創業管理的課程,讓同學了解,除了一般傳統的商業模式,還能把生態環保等議題納入到創業規劃,更能跨出去,關心社會周遭。

明道國小足球隊教練黃湘耘(左)與中國科大老師梅國忠(右)一起示範如何讓牛樟樹苗落土。 攝影/蔣昕蒨

推動永續發展 創業不為創富

除了利用學校的力量推廣,綠色冀泉也進駐了經濟部的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還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交流。「她說類綠建築就是以樹養球的中途之家,以樹養球是小朋友和樹共同成長,帶樹踢足球,幫我們作了很好的總結」陳宇華微笑道。

未來綠色冀泉還希望能建造牛樟生態永續園區,在更多的地方打造「類綠建築」,複製「以樹養球」的循環經濟模式,讓更多人看到原生樹種的經濟價值。「在台灣很缺這個共好的力量。」陳宇華說,不要先賺錢再想回饋社會。人會因為有了錢而忘記初衷,或者你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已經破壞了很多無法彌補的東西。「不要因為創富而去創業,而是讓環境更好才去創業。」

採訪側記

陳宇華先生是輔大的校友,在採訪過程中,談到種在校區的原生樹種也能變成一種情感聯結。他不禁感慨自己有很多年都沒有回輔大看看了。陳先生能在事業有成的階段,毅然選擇離開,重新開始一份具有社會責任的事業,勇氣可嘉。而且他也與時俱進,在採訪過程中談了很多「共享經濟」「循環經濟」新興概念。

延伸閱讀

稻殼製成環保筷 農村粗糠變成寶

廢棄柿子皮環保再利用 染出新價值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1,378
推:
0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319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253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08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110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02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706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62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921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79
推:
0
回應:
0

你贏球我種樹 足球路上不再孤單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7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7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