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鞘」麗變身 點亮原民之美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田蕙欣、鄭詠方/新北市報導】檳榔在大眾的眼光中,一直都和口腔癌和土石流聯想在一起,屬於較負面的形象,但回歸到原住民文化,檳榔其實和部落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拿鞘」於二〇一六年創業,致力於將檳榔葉鞘再生設計,轉化燈具、拖鞋、置物盒、壁畫等成符合現代生活的用品。使用自然掉落於土地上的檳榔鞘葉,製作成工藝品,透過再生、結合與創新,創造友善土地的價值。

來自都市的原住民 重回部落探尋文化

拿鞘創辦人劉大衛是從小生長在都市的泰雅族原住民,原本對於自己族人的文化一點也不了解,從淡江俄文系畢業後的劉大衛,因緣際會下進入原住民族委員會工作,才再次連繫起他和部落之間的情感。

劉大衛說在原民會工作的四年,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在那期間,他走訪了全台各地的原住民部落,深入花蓮、台東、新竹、嘉義等部落地區,看到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族人,用自己的方式展現自身的生命力。讓從原本對原住民文化一竅不通的劉大衛,開始思考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離開原民會後的劉大衛將志向訂在和原住民文化相關的產業,而加入了一間企劃公司,在那裡的最後一檔企劃,便是一個以展示月桃葉、竹葉、檳榔鞘為主,名叫「鞘部落」的展覽,在展覽結束後,他想著若葉鞘這塊產業沒有繼續發展下去,實在可惜,便下定決心辭去工作,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在二〇一六年,創立了「拿鞘Nature」品牌。

拿鞘創辦人劉大衛使用檳榔葉鞘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 攝影/鄭詠方

落葉再生 扭轉檳榔形象

拿鞘的商品以檳榔葉鞘作為主要素材,將掉落的葉鞘製作成鞘筆記本、鞘燈、鞘畫、鞘盒子、鞘拖鞋等商品。商品設計成小清新的風格,將實用的生活小物融合葉鞘,讓鞘文化走入人們的生活,不僅能夠將廢物再生循環利用,也能傳承祖先友善土地的生活智慧。

劉大衛認為,檳榔葉鞘不像月桃葉和竹子一樣,被大眾所熟知且接受,市面上還沒有出現過和檳榔鞘有關的產品,這個陌生又熟悉的素材,劉大衛希望能夠以創新的想法,讓拿鞘在一開始就能夠闖出自己的名號。

「一般人想到檳榔葉,就會想到口腔癌跟土石流,它在台灣其實給人算比較負面的感覺。」劉大衛說,檳榔文化其實和原住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它的果實、樹葉、樹幹,在以前的生活都會被拿來食用。甚至是在婚嫁、慶典的時候,檳榔都會被當作嫁妝和禮物,卻因為擁有龐大商機而被商人大量種植,導致各種社會及健康問題,慢慢的在人們心中留下負面印象。

劉大衛希望能夠從文化層面出發,透過拿鞘的商品,把原住民文化的故事及文化傳遞給更多人,讓檳榔在人們的心中不只有單一角度的看法,顛覆人們對於傳統原住民文化和檳榔的看法。

使用葉鞘原型 融合現代設計

一開始對於檳榔葉鞘這樣新素材,為了了解檳榔葉鞘的各種特性,劉大衛也是下了一番苦心。從葉鞘的香氣、泡水測試軟化程度、敲擊測量延展性、加熱後的狀態維持、彎折後的定型時間到葉鞘本身的排水耗時,都是經過一層層的實驗,前後花費至少半年的時間,才讓劉大衛從零開始,將檳榔葉鞘的底細給摸透。

經過繁瑣的實驗後,葉鞘要製作成產品也須經過一道道程序。首先要泡水軟化,將葉鞘彎折製作造型後風乾讓水分蒸發,最後將產品塑形、打洞再組合起來。拿鞘的產品採最自然的方式製作出產品,將檳榔葉鞘原本最自然的樣子,每個產品都擁有每片葉鞘獨特的紋路、脈絡,讓每個產品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拿鞘推出的第一個產品 — 「鞘燈」,是和在二〇一五年得到德國紅點設計獎的設計師都新羽合作,將原本體積較大且有內外兩層的大型燈具,改良成較簡約且小型的樣式後推出的產品。鞘燈從阿美族傳統文化「石頭火鍋」為發想,使用石頭火鍋的造型,折疊葉鞘定型,加上特別訂製的黑鐵具,成為融合了原住民特色,又兼具現代簡約性的燈具。

鞘燈從阿美族石頭火鍋做發想 製作成結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燈具。 圖片提供/拿鞘

原民精神 自然分解友善土地

雖然現在台灣不鼓勵吃檳榔、種檳榔,但還是有許多種植檳榔樹的土地和廢園,拿鞘把浪費在路邊的自然素材做回收,達到垃圾減量,也不使用非自然的素材去做產品開發,增加大自然的負擔,就是一種對土地的關愛。為了落實自然素材的真實,每款商品也都沒有另外塗上防水塗料,因此不管是鞘盒子還是鞘燈,只要在不再使用時將它放入土中,慢慢的就會自然分解於土壤,回歸大自然。

「對於原住民來說,環保並不是一個要特別去做的事,而是我們生活原本的東西。」劉大衛說,像檳榔鞘本來就是自然的東西,我們把它再生,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在部落早期,使用如樹皮、月桃、檳榔葉、香蕉絲等自然素材,就地取材製作物品,就是族人的日常生活。劉大衛認為拿鞘不過是用部落以前生活的藝術和工法,去實踐老祖宗的生活方式而已。

照著感覺走 創立原民分享平台

「部落的商品其實很多元,但缺乏平台跟通路。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也是我自己心中的小願望,和我創業一樣,成不成功無所謂,做了再說。」這句話包括了劉大衛創業以來的理想與目標。為了讓多樣的原住民工藝品能夠被看見,劉大衛在年初開設了「Hbun河文原住民生活工場」,在店內擺放了來自不同部落的手工藝品,如:琉璃珠算盤、木雕、月桃葉手環、手工編織包等等。將空間整合成原民文化的分享平台,讓大眾和部落年輕人都能看到部落不同的面貌。

「Hbun河文原住民族生活工場」內陳設了來自各部落的特色工藝品。 攝影/鄭詠方

未來拿鞘將繼續從部落文化中尋找靈感,推出不同素材的新商品,除了原有的燈和置物盒等商品外,將計畫設計椅子、桌子等家具。劉大衛希望拿鞘這個品牌能夠將形象建構在家的感覺上,按照自己的步調發展品牌,結合現代與傳統同時傳遞原住民文化,成功翻轉加諸在部落的刻板印象。

採訪側記

一直以來,一般人對原住民文化留有很多刻板印象,其實都不是原住民他們真正的樣子,看到「拿鞘」以及到了「Hbun河文原住民族生活工場」後,發現現在的原住民手工藝,已經和我們印象中不一樣了。檳榔葉鞘也是,誰都想不到會有這種用途,做出的產品也很有質感,又可以廢物利用、永續環境,也可以兼具時尚和部落文化色彩。

延伸閱讀

生活中的環保 廢紙也能成為筆記本

來自火山的恩賜 雲霧中的高厝聚落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266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437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28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77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013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12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92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62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15
推:
0
回應:
0

檳榔「鞘」麗變身 點亮原民之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