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勞資內鬥爽了誰?資方強硬態度的目的?

文字-A A +A

本文在2月12日發表在風傳媒

先破題說明重點:(1)廉價航空趨勢導致波因(Boeing)股價翻四倍,航空公司卻經營困難。(2)華航績效比長榮差,但華航發放的員工酬勞遠高於長榮。(3)華航2018年新選任董事會的政治酬庸色彩。

華航的2017年度稅後盈餘是22億(2,208,066千)元,長榮航空則是58億(5,752,067千)元。最近3年的配股息情形是:華航在2016年配$0.46元,在2018年配$0.22元(圖1的D代表現金股利Dividends);長榮在最近3年依序配現金$0.3元、$0.2元、$0.2元,還有股票股利$0.5元、$0.3元、$0.5元(圖2的S代表股票股利造成的股票分割效果Splits)。從股東權益角度,華航敗給長榮


圖1. 中華航空近5年的股價走勢圖(來源Yahoo! Finance)


圖2. 長榮航空近5年的股價走勢圖(來源Yahoo! Finance)

華航成立於1959年,在1993年股票上市交易;長榮成立於1989年,在1999年才上市交易。以春節假期前的股價計算,華航的市值$572億元($10.55股價乘以5,421億股),低於長榮$698億元($14.9股價乘以4,682億股),華航是明顯的不長進!所以,Yahoo! Finance呈現的華航未來一年的目標價格是$10元,長榮則是$16元。

由於廉價航空競爭,以及政治、經濟等因素,華航股價從2015年的近五年高點$17.9,下跌41%至目前的$10.55;長榮則是從同期間的高點$21.38,下跌30%至目前的$14.9。同樣面臨廉價航空競爭的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股價仍然呈現緩漲走勢,僅在最近受制於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從近期的高點下跌8%。但達美航空仍然維持每季固定配息的政策,如圖3所示。

華航勞資內鬥爽了誰?當然是爽了長榮達美等其他同業,另一家更爽的公司是波音公司,如圖4所示,它的近5年股價上漲300%,從$100飆漲到$400。理由很簡單,不管是豪華客艙或廉價航空,都是要採購美國波音或法國空中巴士的飛機。廉價航空是靠削減管理成本,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所以會削減到機組人員的權益,卻是大幅刺激購買新飛機的投資需求。


圖3. 美國達美航空近5年的股價走勢圖(來源Yahoo! Finance)


圖4. 美國波音公司近5年的股價走勢圖(來源Yahoo! Finance)

華航公司章程規定,公司年度如有獲利,須提撥「不低於3%」當作員工酬勞;長榮航空的對應規定是「不低於1%」。2018年的實際發放金額是:華航發放$7.99億元,長榮發放$2.21億元。也就是說,華航的稅前盈餘僅約長榮的一半,但華航發放的酬勞是長榮的三倍有餘!這個決定是董事會的決策,華航章程規定董事會必須有2位勞工代表,是導致這個不合常理決策的主因。華航在去年發布的新聞稿如下:「公司 106 年度未提列員工酬勞前之稅前盈餘為新臺幣38.21 億元,在兼顧員工既有権益下,爰以現金發放員工酬勞新臺幣8億元。本案業經第 20 屆董事會第 14 次會議決議通過。」它是第 20 屆董事會決定的。

華航在2018年6月27日召開年度股東會,改選第21屆董事會。被替換掉的第 20 屆董事名單為:

  • 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代表人:李國富,中華航空公司744機隊正機師。
  • 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代表人:鍾家璽,中華航空公司修護工廠發動機技術員。
  • 獨立董事:羅孝賢,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兼總務長。
  • 獨立董事:丁庭宇,臺北市立大學都會產業經營與行銷學系副教授。

替補上陣的第21屆董事名單是:

  • 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代表人:柯孫達,柯達大飯店公司董事長。
  • 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代表人:危永業,中華航空公司企業工會理事。
  •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代表人:王時思,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
  • 獨立董事:張謝金森,環保署基金管理會委員。
  • 獨立董事:沈慧雅,考試院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顧問。

最令人眼睛放亮觀察的是王時思,他的資歷是: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局長、臺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委、財團法人凱達格蘭基金會執行長、行政院蒙藏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新聞處處長、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另外一位基隆市飯店業出身的柯孫達,為何被選任「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代表人」?我無從獲得資訊,也無法評論。但王時思完全不具有航空業、商業經營背景,卻擔任華航董事,明顯是政治酬庸。

華航公司去年「稅前盈餘38.21 億元,發放員工酬勞8億元。」是上一屆董事會的決定。我們可以預期第21屆董事會為求取「稅後盈餘」繳國庫的績效,不可能再執行如此慷慨的政策。除了經營黨政關係,繳出財務經營績效是能否續任華航董事的關鍵。所以,華航董事會必須對目前的勞資對立僵局,採取強硬政策,才得以為後續的經營績效做打拚。

綜觀所有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稅前盈餘38.21 億元,發放員工酬勞8億元。」絕對不符合資本主義、金融市場的常理,因為畢竟股東才是老闆。華航背後的真正大老闆是政府,由政府向其他企業表率「照顧員工」的決心,這應該是國營企業的目的、優點與政策工具。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6.07.13

robertjcliu

加入時間: 2016.07.13
93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華航勞資內鬥爽了誰?資方強硬態度的目的?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