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楓戶農家 領導「有機」社區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林心玉、吳承遠、郭卉寧/桃園市報導】位於桃園龜山區楓樹坑的好楓戶農家,是一個堅持將「維護水田地景」、「有機種植」與「社區歷史」結合的社區營造農戶,創辦人黃曉君除了推動在地光觀,更與學界合作,推行在地媒體「楓樹坑新聞網」,由好楓戶農家培育當地記者,報導更多龜山區的動人故事。

好楓戶長期推動生態保育與社區營造,並與學生攜手合作,行銷在地。圖片提供/好楓戶農家

農業是生態的殺手 促成好楓戶的成立

在田埂間穿梭,潺潺野溪旁,一面拿著鋤頭除掉蔓生的雜草,還得留意腳下紅火蟻的攻擊,黃曉君卻一點都不怕,只是用她赤裸的雙腳,快步地穿梭在水田與菜園間。

問到好楓戶的創辦緣由,黃曉君神采奕奕地解說著。攝影/林心玉

當時研究所老師的一句話「農業,是生態的殺手」,讓她研究所一畢業,就決定回到家鄉,從爺爺和父親手中接下農田,開始六年的農田轉型計畫。一般大眾或許以為農業比起工業是相對自然的,但因為種植時使用的化肥、除草劑和農藥,卻成為對環境最直接的殺手。黃曉君說,假如摒棄這些化學用藥,可能必須花更多時間在田裡拔草除蟲,但她並不覺得累,反而強調「我要影響更多農民加入!」

這幾年黃曉君與家人,不斷教導其他農友種植有機農作的方式和好處,她說:「其實務農的人,也都很討厭農藥的味道。」要讓蔬菜有賣相,不一定要用農藥,大自然的食物鏈是更好的辦法,黃曉君解釋,農田的禍害是老鼠,現在大多使用老鼠藥,但其實老鷹的捕食才是最無毒的根除方式,因此重建生態圈,是整個環境要一起努力的,也包括其他耕作的農人,她相信從自己做起,展現成果後,一定會有更多人願意加入有機行列。

石頭堆切的田埂 是社區最美的景色

「小的時候,常常打著赤腳去田裡送便當給農工,是我對這片土地的第一印象。」長大後的黃曉君,堅持要繼續打著赤腳下田,享受對土地最純真的回憶。黃曉君說,眼前這幾個水田,與其他稻田的水泥堤相比,這裡的田埂是用石頭堆砌的,不但讓排水效果變得更好,景觀也更加自然,是黃曉君曾祖父時就有的「美景」。

在她心中,真正能代表社區特色的,是社區的獨特景觀,也就是「地景」,那是每個地方最無可取代的珍寶。好楓戶藉著社區導覽活動、植物寫生課程,期盼更多人發現楓樹坑的獨特與美,體驗農村生活的同時,享受與世無爭的自然環境。讓來到這裡的人享受這裡,這就是黃曉君對社區營造的態度。

石頭砌成的田埂,將水田分割成由左而右、由高至低的階梯形狀。圖片提供/好楓戶農家

推廣有機 要先了解有機

「有機蔬果」已成為時下注重健康的商品代名詞,但真要下手買它時,口袋總得「挖深一點」,比起一般菜價,貴個十幾塊錢是常態,也因這點,讓有機蔬果的銷售量一直沒有明顯成長。「好楓戶的客戶不多,大多都是熟客,其實不好賣。」黃曉君說,產品售價有時的確很難低於一般菜價。

未來的好楓戶,要將有機農業包裝於休閒產業中,近期與政府合作,希望能將楓樹坑規劃成「休閒農業自然園區」,建設單車綠廊、登山步道等,好楓戶則藉著旅遊行程,帶著遊客認識有機作物的生長環境、過程,吃的餐點也將由這些有機蔬果製成,當遊客知道吃下肚的食物成本雖高,卻是這些農人的辛苦和健康的大地所換來時,或許能增加更多購買意願。

除了社區觀光,好楓戶著手籌劃單車休息驛站,讓來這裡騎車的車友有休息的據點,「大家來這喝杯免費的茶,聊天同時,也可以認識好楓戶。」黃曉君指著前方的紅磚矮房,仔細地說著她的規劃與夢想,憑著這個據點,文史工作者也有了研究這裡的空間。黃曉君說,只有讓更多人認識楓樹坑,才有可能在都更風暴裡,繼續保護這稻浪迭起,水田依谷的美麗景致。

堅持有機農法的好楓戶,水田乾淨自然,常有白鷺鷥棲息。攝影/林心玉

與輔大師生合作 創辦在地媒體「楓樹坑」

「好楓戶這麼一個農家,願意全心投入社區營造,是很令人感動的事情!」目前任職於輔仁大學大傳所學士學位學程主任的林鴻亦說,配合碩專班學生的課程,師生與好楓戶合作,指導在地記者找新聞、寫新聞的技巧,記者可以寫他們喜歡的人事物,「例如有位記者長期研究土地公的傳說,他就做很多關於土地公的報導。」林鴻亦強調,輔大師生與好楓戶是互補的,學生用專長幫好楓戶行銷、做影片,好楓戶則成為師生與在當地人溝通交流的橋樑。未來「楓樹坑新聞網」,希望能擴及整個龜山區,成為在地小農的宣傳與銷售平台。

「我做的一切,終究還是為了這社區好。」黃曉君堅定地說,雖然有時候會感到疲倦,但為了讓這裡更好,她不會停下腳步。赤著腳的黃曉君,又回到了農田,拿起鋤頭,繼續屬於她的生活,對她來說,與其說回到家鄉工作,不如說這是對自身家鄉的使命與愛護。

 

採訪側記

當我們一抵達好楓戶農家,曉君姊就端了一盤芒果和一鍋青草茶要讓我們消消暑,曉君姊的熱情,讓我們原本緊張的採訪心情都沒了,馬上開始和她聊了起來,整天愉快的訪談中,更讓我深深感受到甚麼是農家的單純、快樂與樸實。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316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54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2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887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243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3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62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09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717
推:
0
回應:
0

好楓戶農家 領導「有機」社區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9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9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