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 恐不再讓人意外

文字-A A +A

 文/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春天氣異常,二月時高溫少雨,紫外線輻射打破過去記錄。四月時多雨,花蓮出現稻米不稔症。五-六月間,則是空梅少雨。但是,每年一期稻作均會面臨的稻熱病,卻出乎意料的較往年為嚴重。

異常氣候 農民直接受害
 大致上,年初插秧,約三個月抽穗,恰逢氣溫低於18℃,且低相對溼度(60%以下)環境,就會造成水稻嚴重不稔實現象。而今年就出現在花蓮地區。

 稻熱病則為真菌所引起之病害,在台灣第一期作比第二期作容易發生,尤其是靠山地區發生更是普遍。通常是在溫度高低不定的變化時期,會減低稻的抵抗力,容易引起稻熱病的發生。防治方法就是栽培抗病品種、注意田間衛生、選用正確藥劑等。

 國內農場對稻熱病其實已有多年抗病經驗,但到今年五月下旬一期稻收成期,台南縣農民卻發現稻熱病嚴重,影響產量達1/3 ~ 1/2。非常可能的原因就是抽穗時期,日夜溫差過大,導致稻熱病發生率提高,而致各種抗病手段失效。

降雨日減少 恐有連鎖反應
 過去數個月,水利署一直在談缺水,如五月累積雨量創歷史新低,曾文水庫水位低。六月內再不多下雨,則不僅二期稻面臨休耕,到七月時更可能影響民生用水。但是,最敏感的卻是生態,而且是農民們精心保護的稻作,病變發生的機制已在改變,過去的防病手段都要面臨新的挑戰與調整。

 傳統上,民眾談到氣候變遷,就在擔心破記錄的暴雨,特別是強颱帶來的嚴重災情。但是,由於氣溫持續上升,旱日發生的時間就會愈來愈長,缺水僅是其中一個問題。其他如夏季持續高溫,熱浪使得老年人的死亡機率上升;海水溫上升與海水酸化,珊瑚等海洋生態系將面臨長期變遷;海水位上升,沿岸國土將被淹沒。這些確實會發生,但是會緩緩進行,可能要在相當一段時間後,人們才會警覺到這些變化。

 真正需要重視的,就是氣候變化愈來愈異常,所帶來的許多意外。稻作病變,影響到當年糧產穩定供應與農民收入。農民與農業專家們正在研究新的品種、新的藥劑、新的栽種方法,但是未來難道不會有新的病變嗎?生態系統敏感地感受到這種變化,而人類卻總是慢半拍才注意到,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狀況。

習慣意外 人類共同挑戰
 農業時代,人們緊密監視氣候變化,以預作規劃與防範。工業時代,人們知道避開災難可能發生的時空,並知道如何降低天災帶來的損失。但是,狀況卻是愈來愈複雜,損失也總在破記錄。

 古代,鼠疫、天花隨著帆船、輪船而散佈世界,人們將感染者隔離且束手無策。現代,流感隨著飛行器而散佈,而且病毒不斷在轉變,感染者一樣被隔離,但卻有極高機率被治癒。可是,H1N1橫行的當下,各地的旅遊業幾進入冬眠。顯然,衝擊影響隨著時代,也正以不同的形式與規模在演進。

 這就是21世紀,新的意外總在意外的時間與地點,以意外的形式呈現。一切不僅是進行式,更是未來式,而我們總是慢一步知道狀況與找出解決方法,且還要時時提防新的狀況與新的災情。現代,最重要的已不是去發掘意外,而是要思考如何習慣意外。

關於作者
柳中明,美國猶他大學氣象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GCRC)主任、專長於全球變遷、大氣化學、大氣輻射等領域。

【延伸閱讀】
暖冬春旱 讓台灣山林變了調》林偉文 8-Ju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變異 農民最苦》張楊乾 5-Ju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眼光放遠 才能真正面對暖化》柳中明 22-Oct-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氣候異常 恐不再讓人意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