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課輔 是幫助還是傷害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許悅、黃憶涵/議題導讀】每到寒暑假期間,許多大學的服務性社團或組織,會到台灣各個名為「偏鄉」的角落去做「服務」。他們通常會舉行為期一到兩週的營隊服務,服務的內容應有盡有,有課後輔導、美勞手作、科學遊戲,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當地的某些狀況。但是網路上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質疑這樣的短期暑假營隊真的能幫助到當地嗎?還是只是在消費弱勢?

課輔真能幫助當地人什麼嗎                                                                          攝影/黃憶涵

 

服務志工與偏鄉教育 雙向合作

青年救國團(簡稱救國團)在一九五二年成立,致力於「公益、教育、服務、健康」四大志業,並將輔導服務列為核心工作之一。他們計畫許多的偏鄉課輔服務,像是英語教學、閱讀教育等到現在依然在實行,他們號召青年學子加入志工行列,頗受大眾肯定。

輔大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到當地進行衛生教育。      輔大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提供

 

大眾也因此逐漸關注偏鄉教育的問題,許多基金會開始計畫偏鄉課輔的活動,像是博幼基金會便致力於改善偏鄉與城市教育落差問題,服務濟弱勢家庭的學童。而大專院校的服務性社團也加入此行列,以不同的形式到偏鄉去服務。

而教育部更是鼓勵大專青年服務社會,縮短城鄉學習落差,西元二OO五年起,教育部每年寒暑假補助各大專校院學生社團及民間團體辦理「教育優先區中小學生寒暑假營隊活動」,期望透過舉辦營隊活動,配合教育優先區的實施計畫,能平衡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原則」的精神。

教育部電子報上文章「寒暑假當志工 大學生助人最樂!」中寫到,大專校院學生實際參與活動後,更能深刻反思並學習感恩,此服務活動計畫,深具教育意義並有許多溫馨案例。

像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博幼社,在暑假組隊前往澎湖縣望安鄉花嶼國小,提供學童閱讀、英語、課輔、生態保育及團康等服務。讓住在離島偏鄉地區的小朋友們在暑假時有一個正當、正面的休閒運動,學到不同於課本上的知識,對文化的交流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在政大校訊上有篇新聞為「看見需要付出行動 政大服務隊實踐成長學習」,文內寫到政大有二十五支隊伍,分別在臺灣各地、社區和海外需要的角落,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

文內提到了政大的許多服務團,像是指南服務團暑假分別前往臺中和平中坑、雲林華南和臺中雙崎地區服務,規劃英文教學、歌曲、勞作、課外活動及大地遊戲,希望幫助小朋友們學好英文外,也透過哲理小故事,引導心靈層面反思。

 

李家同:大學生山區服務 像白痴

但是這樣的偏鄉教育服務卻不是所有人都贊同,二OO一年二月二十一日李家同在陳樹菊的新書發表會上談及大學生的偏鄉服務,直言這些學生是「白癡」只會帶小朋友唱歌跳舞,但是山地小朋友本來就很會唱歌跳舞了,又不需要人家教,這種營隊只會讓他們覺得「騷擾得不得了!」

許多媒體報導這番言論,在TVBS上就以「又失言?李家同:大學生山區服務 像白痴」為標題,今日新聞也以「李家同批偏鄉服務「很白癡」 學生痛心熱誠「遭呼巴掌」報導,在網路也引發熱烈討論,有學生認為到部落國小裡唱唱跳跳個三天兩夜也不能真正教些什麼,不過,也有曾經參加過服務性社團的網友相當憤怒,痛心社團遭到「汙名化」。

服務是幫助還是傷害?

這些只在寒暑假出隊的團隊真的是服務嗎?在關鍵評論網上就有一篇文章「自以為是的服務 只是在消費弱勢」作者認為服務不能只是大學生的一廂情願,以為這裡的孩子很可憐、很需要幫助,便自以為地將他們貼上「弱勢」的標籤,在從事「服務」的時常常沒有仔細了解對方的需求,一味地認定他們是「弱勢」,他們需要我們的「服務」,他們沒有我們不行。

作者分享他的實際經驗,他曾經到山上的小學裡,對孩子們進行「課輔」,到了學期末卻被校方潑了一盆冷水,校方不客氣地告訴他們不要再來了,他們的課輔一點用也沒有,學生們的成績甚至還退步,就這樣一巴掌打響了自以為是的他們。

文末寫到,其實這樣的「服務」,也不過是在「消費」這些孩子而已,一個禮拜的營隊,讓孩子認識你喜歡你,但你卻再也不會參與他的生命,而他們,卻成為了你日後掛在嘴邊那「偏鄉服務的經驗」。

在部落格上也出現類似的聲音,有位部落客賴亭寫了篇文章是「義教 好還是不好?」,在文章中他分享自己利用暑假時間,去中國廣州翁源的山區小學教授日常英語,最初是貪玩而報名,但是參加後卻開始對於自己本來的任務迷失,實際上短短數日的義教又能為孩子們做到多少?這些活動對於孩子們日後的英文幫助有多大?

作者寫道,雖然義教可以和孩子建立關係、鼓勵他們,但重點還是教育資源上的問題,每年到訪中國義教的團體非常多,但有多少是來了幾天就走的,義教是要持之以恆的,作者期望更多的人會關注義教團體,給予更多長期的幫助。

 

永續經營代替短期志工

因為這些疑慮的出現,許多服務性團體都往長期合作的方向去解決問題,服務團體如果能以長期合作的方式經營,較能深入了解當地文化與需求,規劃十年、二十年計畫,而不是只是短期的營隊,那志工服務就能延續更多的關心。

 


長期輔導替代短期志工  延續更多關心                                                        攝影/黃憶涵

 

像是輔仁大學台灣偏鄉教育關懷中心參與教育部推行的「數位學伴計畫」,招募並培植大學生擔任偏鄉國中小學童的學伴,運用數位設備,讓大學端與國中小端,每學期十週,每週兩次進行一對一指導,輔導國英數自等基本科目。

在輔仁大學台灣偏鄉教育關懷中心網站上會分享學生教學心得,有一篇名為「遠距教學」的文章,作者寫到他所指導的小學伴在學習上和自己非常相似,常常粗心大意而失了分數,他想起自己國小時,老師如何幫他改掉粗心的方法。現在他以同樣的方法幫助小學伴,改善粗心的狀況,今後考試果然進步很多,拿到九十分,小學伴非常開心,他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輔大公共事務室的報導中,台南市青山國小老師施淑蓮為學習端的傑出帶班老師,她發現學伴計畫讓小學生有所改變,原本沉默寡言的學生開始主動發言,她說:「學伴計畫就像是給予小學伴一把名為『改變』的鑰匙,當鑰匙轉動,便開啟了一扇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延伸閱讀

笑聲療法 紅鼻子醫生計畫

高醫衛教服務 助童免於恐懼疾病

願景深耕菲律賓 接力復育水筆仔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5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423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50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764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5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97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086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47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偏鄉課輔 是幫助還是傷害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