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人權園區去人權 民間團體反對

There are some error when encoding your video.
文字-A A +A

 

 

 

 

景美人權園區去人權 民間團體反對

4月29日下午,多個民間人權團體聚集行政院文建會門口,抗議行政院文建會將「景美人權園區」改名為「景美文化園區」,景美人權園區改名之後,也意味著用途變更,未來將開放「藝術團體」進駐使用。

多位政治受難者疑慮,這是政府有計畫地遮掩台灣威權時期血淚斑斑的黑暗史,要去除人權壓迫及反抗的歷史脈絡。民間人權團體則提出兩點政策程序上的質疑:1.為何決策過程中排除政治受難者、家屬及人權團體的參與? 2、4/30雖將舉辦公聽會,但卻安排在藝文團體申請進駐截止日期之後,這種公聽會有實質意義嗎?有任何機會扭轉行政院已核定的計畫嗎?

發起團體: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平反促進會、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高齡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

協辦團體: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外省台灣人協會

 

參考閱讀 

 

傷人權,去台灣,毀文化 
 
新新聞第1155期 2009/04/23 

【文/顧爾德】

建築家丹下健三,在一九五○年代設計出「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這個偉大地景。不祇半個多世紀前經典的「和平資料紀念館」,他的團隊在二○○二年又在公園東北角設計一個「廣島原爆死歿者追悼和平祈念館」。這個低矮、往地下延伸的展覽空間,相對於和平資料紀念館,顯得柔和低調。館內有一流展覽動線,蒐集了當初原爆死難的平凡市民的生平故事。廣島世世代代的居民,可以查到死於原爆先人的資料;死難者後代,更可以持續提供、補充更多對先人的回憶與史料。

廣島原爆死歿者追悼和平祈念館建立起廣島居民共同歷史記憶。廣島對原爆的紀念並不止於一九五五年和平資料紀念館落成;半個世紀後,藉由新的祈念館,讓這段歷史記憶傳承下去,鮮活地影響世世代代廣島人的世界觀,讓原爆成為活的歷史。

沒有人會說,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在挑動日本人二戰失敗的「國恥記憶」或刺激日本人反美情緒。公園主題定為「和平」,園區營造的氛圍都在刺激後人反省戰爭的殘酷與生命的價值。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早晨八點十五分一聲巨響,轉化為和平鐘聲。

對照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六十多年來持續建構核爆歷史記憶,台灣無知的政客、文化官僚卻肆意抹滅歷史記憶。文建會想把綠島和景美人權園區的「人權」兩字拿掉,最後勞動總統出面制止文建會的顢頇之舉。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還繼續辯解說,之前管理單位凸顯過去政府負面作為,祇會造成園區裂痕愈來愈大,甚至族群對立。

一個社會成員若不能共同面對歷史錯誤、否定過去當權者違反人權的作為,進而形塑出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可能期待一個沒有裂痕、沒有對立的社會出現嗎?由發表這種謬論的文化官僚來掌理文化資產,能不懷疑台灣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不會在他們手中扭曲斷送嗎?

文化是傳承過去,並以創新走向未來,但我們的文化官僚既無傳承能力,更無創新企圖。他們無能與無膽正視歷史,所以用最鄉愿的方法改名了事。阿Q地以為拿掉人權,就可以消滅過去蹂躪人權的歷史記憶。當上位者喊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沒有創新企圖的官僚祇能在傳統的文化行政管理分類打轉。也正因無力傳承與創新,讓「台灣書院」至今無法落實。

馬蕭競選文化政見中,海外廣設台灣書院最具積極思維,也被文化知識界高度期待。台灣書院是展現來自西方價值文化以及來自中國的中華文化,如何在台灣發展成台灣本土的世界觀、價值觀。台灣書院,是讓台灣與世界、與中國進行文化對話最具體的作為。透過對話,也為台灣再從中國、世界其他文明吸納新的元素,激發台灣文化的再發展提升。當年李登輝喊出「中華文化新中原」,但少有具體作為,台灣書院就是一個讓台灣成為中華文化新中原,甚至東亞文化新中心的積極作為。

為什麼案子推不動?因為文化官僚沒有讓台灣成為文化中心的企圖,無能進行文化傳承與創新,祇能搞那種「正名」小把戲。「文化」兩字因官僚而蒙塵,納稅人真有必須花錢養這批扼殺文化的文化官僚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裡曾是一個政治遺留的烙印,今天官方政府藉由改名「景美文化園區」之名來吸引藝術家進駐,來實現所謂的文創產業,造就更多就業人口。這中間的一些言行舉止也許是不適當的,抹煞了過去歷史的印記,固然引起了一些反彈聲浪,也引起了人權團體及部分人民的質疑和撻伐,這中間的過程筆者確實覺得不妥,過去歷史的傷痛確實不可抹滅也必須去面對;但仔細想想,改名去除「人權」二字,依筆者淺見,藝術與文化原本就不需受到這個沉重的束縛,本來要該讓它走向自主性,文建會有意藉由改名讓此地變為純粹為藝術而服務的場域,讓這裡除了有過去的傷痛之外,更添加了一些文化藝術的氣息,讓人民可暫時在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擾下,純粹的進入文化、藝術的領域中。當然,最後要如何執行還是要看執政當局如何來決策,希望最後不要在步上樂生療養院的後塵才是。

0

加入時間: 2007.09.18

Rousseau

加入時間: 2007.09.18
187則報導
32則影音
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蔡衍明:買蘋果 讓他們認識我

2012-11-29
瀏覽:
3,158
推:
0
回應:
0

2012 歐巴馬勝選演說

2012-11-08
瀏覽:
3,035
推:
1
回應:
0

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

2012-10-27
瀏覽:
6,415
推:
0
回應:
0

The Rise of the New Global Super-Rich

2012-10-27
瀏覽:
2,536
推:
0
回應:
0

啟蒙者 陳少廷

2012-10-19
瀏覽:
3,358
推:
0
回應:
0

黎智英出售台灣壹傳媒

2012-10-17
瀏覽:
3,073
推:
1
回應:
0

Inequality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12-10-16
瀏覽:
2,165
推:
0
回應:
0

中國民族主義的兩大危險傾向

2012-09-28
瀏覽:
4,973
推:
1
回應:
0

關於香港國民教育學科爭議的反思

2012-09-28
瀏覽:
2,133
推:
0
回應:
0

一個香港中產的懺悔

2012-09-09
瀏覽:
2,388
推:
0
回應:
0

景美人權園區去人權 民間團體反對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