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慈開發十二問! 柯市長情讓我們重拾對您的信心!寫在廣慈公宅開發公聽會之前。。。

文字-A A +A

 
 

 

日前收到社區居民傳給我的資料,今天要上陣去發表我的意見了,趕快寫下心中的澎湃。。。

但是不懂為何這次開會,宣傳單上特別寫著要提書面資料,又有怎樣的玄機嗎?我已經準備好了以下12點,但是三分鐘怎麼講完呢?居民的通知上寫著:

好奇寶寶,8月3日,行期三,晚6點40分就要到,因市長,要來。。。

不懂,柯P不是第一次來,這次有什麼特別嗎?

廣慈開發十二問:

1. 開了這次公聽會,環評、都審、樹保審查會還開不開?

廣慈開發除了公宅外,還有很多面向,請問開公聽會後還開不開廣慈開發的環評、都審、樹保審查會?

2. 廣慈開發,會不會有工作坊?

永春陂溼地公園的開發,開公民參與的工作坊,為何廣慈博愛院開發不比照辦理,相信很多人會告訴市長,我們要公園,也許不能全然的公園向大安森林公園或青年公園,但是至少像新北投公園,有個公園特色,但是廣慈儼然是公宅為主菜,其他是小菜。市長是這樣對待我們的期待嗎?

3. 公園比郝龍斌規劃大?柯市長算郝龍斌的公園是純粹的傳統公園,當時並沒有算進去其他兩區綠地。請再算一次公告周知。

公園絕對比之前郝龍斌規劃面積來的大?請問郝龍斌並沒有將其他社福與商業區的綠地加進公園計算,請柯市長團隊加進去後再和你們端出來的廣場公園比,看看真的柯市長的綠地有更大嗎?

4. 如果柯市長認為廣場公園和公園能相提並論,請規劃公園在廣慈開發案!

請問廣場公園和公園的定義有何不同,為何柯市長不給公園要給廣場公園?

5. 福德平宅拆除,為何毀了青商公園的大樹?有按移植規範移樹嗎?

郝龍斌執政規劃時,我們很重視建築物不要建在在樹群上,保存大規模的樹木。但是幾個月前福德平宅拆屋,竟然將40多年扶輪社捐贈的郁郁蒼蒼的青商公園給拆毀,完全沒有事先知會或討論,公園就毀了。

6.  郝龍斌的規劃很清楚三區的預算是多少,請問柯市府廣慈開發的預算如何?將來如何營運?應該公開透明化。

當初郝龍斌哭窮要BOT,現在台北市有錢了嗎?請說明財務上如何處理這件公共建設,包括因此而增建的捷運信義東延線的額外開銷?真的是明智的市政建設嗎?

7.  長照服務法通過,這裡有多少資源用在信義區的長照工作的推展上?

這裡原本是社福用地,本應以養老、婦幼等為大宗,請柯政府評估現在這裡的規劃在建築坪數上的運用,長照上的比例有多少?不要只關注公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8.  圖書館、里民活動中心、老人幼兒日託中心。。。等社區的公共空間的坪數是多少?從來沒有揭露過!

9. 公宅只有提出戶數和容積率,請問坪數和人數是不是也該公開透明?

10. 請問廣慈園區開發,規劃多少人在這裡出入和居住?固定人口,流動人口的統計?有適當的動線和交通工具、停車設施的規劃嗎?交通規劃在哪裡?

11. 防災公園在哪裡?洩洪池在哪裡?

一般青年公園和大安公園當初做大型國宅的規劃,是以前面有大型公園為密集人口為考量,請問廣慈開發防災公園在哪裡?

當郝龍斌開發時,要規劃洩洪池,現在沒有規劃,難道是永春陂溼地公園是廣慈高密度開發的洩洪池?

12. 廣慈開發,在市政上如何管理?增加一里嗎?

之前郝龍斌規劃分為社福區、公園區與商業區。請問現在裡面的都市計劃分區是如何?似乎有鄰里商業、有社福機構、公宅、信義戶政中心、派出所、公園、圖書館、里民中心、、、請問在都市建設這算是怎樣的規劃?總人數如何?是否要增加一里?

*******************************

延伸閱讀:

市府公共住宅政策年中記者會 柯文哲:公宅為實現居住正義、城市美學 提供新的社會運作模式並帶入智慧城市新產業

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208555441&ctNode=82924&mp=108051M

臺北市長柯文哲1日主持「臺北市公共住宅政策年中記者會」,他在會中說明臺北市政府的公共住宅政策是住宅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希望能對整個臺北市的發展達到四個目的:居住正義的實現、城市美學的實現、新的社會運作模式以及智慧城市新產業的帶入。

市府在會中播放最新公共住宅宣傳影片,並由副市長林欽榮及相關局處代表,向媒體說明市府公共住宅政策推動進度與檢討、社區機能優化效益等,並接受媒體聯訪。

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臺北市的住宅政策分成四個部分,第一是公共住宅、第二是租金補貼政策、第三是爭取修法減免房屋稅及地價稅、第三是社會的福利事業。

柯文哲說,在住宅政策中,公共住宅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因為市府要有一定數量的公共住宅,才能對整個房屋有調度及操作的空間,目前市府的目標是讓臺北市公共住宅的比例可以達到5%,大約是5萬戶,在日本、韓國目前是6%左右。就研究上的數據來說,公共住宅比例達到5%,政府才能比較有效地操作住宅政策,目前臺北市公宅比例只有0.68%,所以成長空間仍然很大。

柯文哲表示,他在競選臺北市長時提出4年兩萬戶、8年五萬戶的公共住宅政策,新政府在520上台以後,5月27日他就率市府團隊相關成員拜訪行政院長林全,在見面當天就詢問林全院長,確認臺北市5萬戶的公共住宅包含在總統蔡英文宣示的20萬公共住宅規劃內,林全院長也指定政務委員張景森、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作為行政院與臺北市政府在公共住宅的對口單位,在臺北市政府部分則由副市林欽榮專責協調;市府團隊隨後也拜訪內政部長葉俊榮與財政部長許虞哲,就土地交換、使用各種公共住宅相關法規都做了很多討論,目前臺北市的公共住宅政策,得到中央相當大的幫忙。

柯文哲表示,關於過去的有償撥用、無償撥用這些爭議,市府可以透過與中央合作的關係來解決,這個新的概念對於市府下一步公共住宅政策的發展會有很大的作用,因為中央的幫忙,市府建設公共住宅在財政上的壓力會少掉很多,不然光靠臺北市政府,要蓋到8萬戶的公共住宅成本實在太大,現在有中央的協助,不管在法規、土地、貸款的協助,會讓這個計畫變得比較容易。

柯文哲表示,市府的公共住宅政策,並不是找到地就蓋,居民的意見仍列為重要的回饋意見,所以會到各地去辦說明會、公聽會傾聽民意,並做必要的修正,所以公共住宅政策是居住正義的基礎。

柯文哲說,公宅政策也要實現城市美學,市府推動公宅,不希望人家對於公宅的印象是像火柴盒一樣,看起來不美觀,希望透過推動公共住宅對於臺北市的城市美學可以得到提升。

柯文哲表示,市府正推動「公共住宅好厝邊」觀念,意思就是說,市府的公共住宅會把整個社區需要的公共設施都帶進來,包括托嬰、托幼、托老、診所、超商及區民活動中心等,所以公共住宅是要帶進一種新的社會運作形式。

柯文哲表示,公共住宅還附有一個很特殊的任務,目前市府規劃的公共住宅,包括智慧水表、電表、瓦斯表,甚至智慧電網都會帶進來,讓公共住宅成為臺北市推動產業時非常重要的先行基地。這就是他曾說過政策的推行「由內而外、由公而私」的原則,也就是說從市府可控制的機關單位、興建的公共住宅,將很多實驗性的想法推動出去,帶動新的產業發展,像智慧電表、瓦斯表、水表這些設施,如果在一般社區當中推廣,坦白說會遇到蠻多的阻力,要符合人民「看了才會相信」的想法,市府的公共住宅會把臺北市先進的智慧城市需要的產業就先帶進來施作。這些當然還包括電動車充電站、u-car站等汽車共享的概念都會帶進來。

柯文哲表示,因為市府公宅政策兼具很多的功能,所以是很重要的政策,市府會用最大的力氣去執行。市府在公宅期中報告中,說明這一年半來市府在公共住宅的進展,也希望市民能回饋意見,作為市府下一階段執行時的修正。

柯文哲在記者會最後回答媒體提問,有關媒體詢問公宅包含這麼多設備,例如智慧電表等,是否會影響租金?柯文哲表示,智慧設備不會影響租金,不過在建造費上的確多了3%-5%,根據產業局最近的報告顯示,若要求民間安裝智慧電表、瓦斯表等設備蠻困難的,市府也不可能強迫他們安裝。但如果市府規劃在公宅中都安裝這些智慧設備,那就很容易了。讓公家機關與公宅先裝,由此說服人民安裝智慧電表等裝置的確是比較安全,這就是利用公宅,將創新的產業引進來。

至於媒體詢問市府在陸保廠土地規劃多少戶公共住宅?柯文哲表示,等用地撥回來會再討論。第一要先研究交通狀況,因為吳興街附近道路都比較窄,交通狀況要合理再決定,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發展概念(TOD),這是一個共識,不管是文山、廣慈、陸保廠等公宅,都會秉持這個原則,這就是為什麼開公聽會傾聽民意,不見得市府會照單全收,帶回來做專業考量,總會有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稍早,柯市長主持市府警察局卸、新任分局長、大隊長聯合佈達交接典禮,他在致詞時,除表達恭賀之意外,更希望同仁在良好的基礎上,能夠有更好的表現,為臺北市創造更優質的治安跟交通環境,塑造一個讓市民都能安心居住的幸福、健康城市。

柯文哲表示,在警察局長邱豐光及各級幹部努力之下,市警局在推動各項治安工作都不遺餘力,警察同仁在治安維護、各種刑案的破獲提高等工作上的貢獻,都有相當卓越的成績,他對此表示高度肯定,非常感謝這段期間員警執勤的辛勞與付出。他說,警察機關是政府與人民最密切的機關,也是政府與人民的橋樑,希望警察同仁能繼續維持治安的團隊精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廣慈開發十二問! 柯市長情讓我們重拾對您的信心!寫在廣慈公宅開發公聽會之前。。。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08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08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