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美麗嘉禾--六十年老眷村最後身影onTV

嵌入:
文字-A A +A

[以下為影片文字稿]

在新店溪畔的水源快速道路,彎入某條不顯眼的街道裡,你便會悄然遇見,守候了近六十年的老台北。這裡是嘉禾新村。

嘉禾新村位在三軍總醫院與水源快速道路之間。民國45年,為了安置來臺的大量軍民,這裡從國防部聯勤通信修理廠改制成眷村。

村裡的建築物多半屹立半世紀了。數十年如一日,居民走在蟬聲喧嘩的磚牆與水泥牆之間,一戶戶低矮建築緊緊相依,紅色鐵門上有歷史的紋路,大庭院裡則是過去的軍用廠房,時光比牆上漫佈的植物更長更長。但是再過不久,這樣的景象將再也看不到了。

民國93年,台北市政府因應921大地震提出防災計畫,將此區納為「防災主題公園用地」。到了今年7月,國防部公告要求居民在10月24日前搬遷,多數居民正陸陸續續,搬到作為安置住宅的樂群新村大廈。為了告別嘉禾新村,原家兄妹在村裡辦起了回顧展。

原承伯:「對我們來說,這地方是生活了很久的。它跟很多台北市人的,生活記憶非常不一樣,所以我們希望在走之前,去做一點事情。」

他們藉由展覽,訴說對過去生活記憶的懷念。

原承君:「我這邊的主題是,跳房子。跳房子是暗喻代代相傳的感覺,從第一代到第二代,我們在第三代,然後會漸漸跳到第四代、第五代。我們在訪問過,眷村的伯伯們之後,發現他們一開始住在這邊的時候就只有兩個人,可能是他自己(軍人),跟他的太太。但是經過了三四十年、五六十年的努力之後,就是第二代也出生了,第三代也出生了,甚至有了第四代。年夜飯就從兩雙筷子,變成了二十幾雙筷子。這是我們家的年夜飯。」

原承君:「這我家的客廳,這邊是我爺爺的位置,這邊是我奶奶的位置。但這位置空了──我的感覺是,從小看著我長大的長輩們漸漸離開了。不知道耶,我們很希望透過這次展覽,再找回一些我們沒有參與到的時光。」

原承伯:「這邊的照片我把它命名為『光』。在時間過很久之後,你還會想到那些場景,伴隨一些聲音跟光,光造成的自然的氛圍。事實上我永遠記得

我躺在我們家的客廳,下午的時候,可能隔壁的妹妹在練琴的時候,那個琴聲流瀉下來、午後的感覺,你會永遠記得那東西。」「這是因為這邊的建築跟格局

這麼參差不齊,所以每一個角落都有它特別的採光,特別的採光造就每一個地方的獨特性,每個小角落都有屬於它的特別回憶。」

八月二十四日晚上,是嘉禾新村的惜別晚會。許多村民回到嘉禾新村,和老鄰居一起敘敘舊,回憶過去的時光,也向嘉禾新村道別。

或許就像原家最小的妹妹──原承秀所說的:「在人的眼中,房子是實體空間,沒有特定的意義,如果賦予它變成傳遞溫暖和關心的介質,那才叫作「家」,也許看不見的溫暖才能留在人的心中,永永遠遠。」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nuan1120

您好,我們是一個非營利組織"We公民新聞",
週一至五會在網路與中華電信MOD新聞氣象台播出30分鐘的節目。
想請問您這則新聞是否能提供給我們報導,讓更多人接觸到這個議題?
如果您有意願,歡迎與我們聯絡:wemedianews@gmail.com
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wemediaeditor
還望能得到您的回應,謝謝您。We公民新聞│詹小姐(2341-2468)

11

加入時間: 2014.08.14

奧蘭多之眼

加入時間: 2014.08.14
3則報導
3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3

微建社區樣貌 留存紹興印象

2014-08-23
瀏覽:
3,390
推:
35
回應:
1
1:41

漫遊歷史的巷弄 老花蓮文化保存小革命

2014-08-15
瀏覽:
2,902
推:
50
回應:
0

再見美麗嘉禾--六十年老眷村最後身影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74篇報導,共12,81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74篇報導

12,81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