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小屋米壽演講--「一個小村的永續與未來」--深坑炮子崙的啟發

文字-A A +A

2014.4.27

感謝照片提供:黃慧如

記錄:林如貞

4月 27日磯小屋邀請自然生態家劉克襄先生演講,劉克襄先生小時候住在台中烏日,當時四週都是農田,如今回去只看到現代建設。為了彌補找不到老家、心中失落感,希望在台北都市周圍幫自己和孩子重建過去家園的美好價值,而找到深坑炮子崙。

深坑傳統是以「茶」為主的聚落,茶葉從景美運出來,挑至大稻埕販售,如今變成豆腐知名而過度觀光。從舊有的茶葉運輸道路(今登山步道)來到淳樸風貌的小村落--炮子崙,那兒有7~8間住戶,原本都是夜不閉戶,以前的砂岩步道10年前因推廣精緻農村改成空心磚及園藝花卉,失去故鄉原本風貌,讓居民為當年決定覺得很心痛。

炮子崙發展重要人物—茶葉產銷班蔡金來班長,他的老家是砂岩打造的石屋、二級古蹟,目前只有83歲的媽媽住在那兒,7個兄弟雖平日住在山下,保存不改變老家是他們共同心願,常回家探望母親並且整理清潔。

蔡班長遊說6~7戶農家,2013年在登山口建立一個農夫市集,販售蔬菜、竹子,用小本子簡單記錄每日農家拿多少菜、多少成本,因平日大家農忙,沒有空招呼攤位,由顧客「良心」自助投錢,基金結算後再分配給農家。星期六、日登山客較多,蔡班長的媽媽喜歡到市集來幫忙,和大家互動聊天。

包括劉克襄先生常來這兒登山客大約有100人,都是和劉克襄先生一樣尋找心中故鄉的人,他們幫忙居民從山下採買東西帶上來,和居民發展互助、關懷情誼,他們向蔡班長表達想把這兒變成「大家自己的家、很想共同保護」的真誠心意。

那兒還有一戶白茅屋頂蓋的房子,裡頭住著林家70、80幾歲三兄弟老伯,國小沒畢業、喜歡打赤腳唱著國小校歌與土地接觸,他們栽種茶和百年傳承下來的水梯田,裡頭有泥鰍、鱔魚,還有許多與貢寮水梯田不同的台灣特有水生植物。

劉克襄先生本以為水梯田每年一期稻作一期休耕,讓許多動植物生養繁衍,是農夫懂得把土地還給大自然。後來他與農夫們細聊,才恍然大悟。二百多年前,祖先來此開墾時,只要山泉水豐裕,他們都會設法耕種二期稻作。然而自從雪山隧道開鑿後,山泉水大量消失,湧出的地下水,只足以供給灌溉一期稻作,不得不放棄缺水較嚴重的第二期稻。原來推薦外國生態學者看到的休耕濕地樂園,其實是大環境被破壞,農夫們無奈的選擇。

為了更便捷的交通建設工程,北台灣鄉野不知還有多少水資源、生態、農村生計…等被影響?貢寮水梯田的耆老們說:「如果水梯田含著水,讓水一階、階慢慢下來,下方的河川比較不會乾枯或暴漲。」全球氣候變遷,水梯田復耕,不只為了恢復往日景觀,生態保育地位更是特別重要。

三兄弟阿伯們採茶大農忙,沒有休息時間,連續吃一星期的地瓜湯,曾參與協助的劉克襄先生第一天覺得地瓜湯很好吃,第二天就不想再吃,因為辛苦,阿伯們鼓勵孩子們多讀書,長大下山求發展,就像崑濱伯的兒子一樣目前不想回家接班種稻。阿伯們種茶原本把噴農藥當聖經,因許多登山客購買要求,他們自動改變,用手工除草,開始友善環境耕作。口碑相傳,如今茶不用拿到山下賣,大家紛紛預訂明年的收成。

阿伯們的茅草屋頂是用白茅搭建,以前10甲的茶園邊坡有1甲用來栽種白茅預備使用,雖換上鐵皮屋一勞永逸,然而冬暖夏涼、風水聚財的白茅屋是祖先留下來的堅持,2013年阿伯們想進行50年一次的大整修,至少從10月蓋到過年前,蔡班長率先決定放下自己的工作,因為「那些阿伯是村裡的耆老,小時候他們來我家幫忙,現在換我去幫忙。」熱心登山客們則幫忙扛鷹架、捐錢,一群50幾歲為主力,分文不拿、吃中、晚餐,發揮農村傳統「換工及敬老精神」來幫忙。

當蔡班長爬到屋頂換白茅時,他感動的眼淚掉下來,他想起7歲時,他的阿爸在蓋屋時,對著站在屋前小小的他說的話:「阿來,我怎樣蓋,你以後也要這樣蓋。」茅草屋採用月桃葉、竹子編成繩子,完全不用鐵絲的自然工法。屋頂蓋好後,蔡班長看到房子裡太簡陋,想幫阿伯們換床買木料,他說「把四大(台語發音、長輩)顧好是我們的責任」,劉克襄先生和登山客在Facebook號召第二次、第三次換工精神,志工們出錢購料,60~70人、還有家長帶著小孩拿著木板一同前來協助,山上則招待大家吃麻油雞感激大家熱心參與。

蔡班長希望在白茅屋外做一個彎曲的石階步道,增加白茅屋的景緻,打石的師傅原說沒時間,後來用一瓶高梁酒說動他的參與,完成10公尺石階步道後,本想舉辦音樂會慶祝,然而老大阿伯卻在年初過逝,似乎他內心冥冥中完成翻修屋頂的心願已足,人生無再所求。

白茅屋修建完畢,新北市政府撥款15萬元給村落卻成為燙手山芋,大家不知道要發給志工、阿公還是熱心奉獻的蔡班長,「小村未來的永續發展」沒有依賴補助,而是由居民、登山客、網路號召志工出錢出力、共同完成,就在這個能遠眺金融商圈101大樓的小村落,自發力、無私、愛土愛鄉的精神更顯珍貴、感人。

雖有企業願意贊助,然臨近都會,希望低調謹慎,以免人潮過多淪於觀光,或失去原來的初衷。因人力變少,阿公們種水稻的梯田面積縮小,大家很希望下一代能感受許多人愛護這兒的心意,願意回來維持梯田以及農業鄉村的完整性,進而影響台北週遭更多的村落,成為台灣「里山」新典範。

後記一:

左至右:叔叔、林順美、志工黃慧如、蔡金來班長、當地幫忙插秧的先生

非常巧,磯小屋志工黃慧如說她以前教的石碇國中學生林順美「剛好」4月27日 晚上打電話給她,約 5月份到深坑吃飯,黃慧如並沒有聽4月27日劉克襄先生的演講,而那位51年次、現年50歲的學生家就住深坑,、也有三個阿伯,我直覺就是演講的那家人,心中很感動,經確認果真如此。

黃慧如28歲帶這批15歲孩子的導師,對他們很嚴格,學生卻很感恩每年都開同學會。炮子崙種的水稻來自深坑農會,黃慧如打電話問農會品種時(台南11號),順口問起當年同一屆另一班教數學的學生:「黃土水先生在農會嗎?」沒想到電話那頭正是黃土水先生。

人生因緣真是奇妙,誰能想像數十年後,師生情誼因炮子崙發展而更進一步,我聽演講時想到自己的渺小,只能心中默默祝福炮子崙水稻早日復耕,然而神的偉大、奇妙恩典遠遠超乎想像,「在看似不可能的環境,你不知道怎麼做,有時邏輯說不通,別再想破頭去明白如何發生,你只要相信這必定發生」!

後記二:

炮子崙互助很感人,另一個互助的例子
鄰居阿姨聊到住家附近有一攤賣素食
她看到食材堆在地上
很多老鼠跑來跑去
甚至有老鼠吃了掉毛
她考量衛生健康、更難得是她有心顧慮到這位攤販的功德
所以她前幾天主動提醒這位攤販
"寧可當面誠心講,不要在背後碎碎念"
她說為了大家好,對方聽了可能不高興,為公益而非個人
她還是會當面告訴這位攤販
不是像大部份的人在後面批論、或是敬而遠之這位攤販
而是想協助這位攤販一起改善

另外一次
她在另一攤買到冰的薏仁湯
和先前吃過當天現煮的風味差很多
她也提醒老闆寧可少煮一些少賺一點
以免品質影響傷到信用

雖然我媽說「別人攤子事沒我們的事,說有什麼用,那位鄰居是多說。」
然我覺得「互助良善的種子一點一滴種,因緣聚足它總會萌芽」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8.09.12

林如貞

加入時間: 2008.09.12
1,626則報導
157則影音
2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創價使命自覺」三代同樂插秧趣

2024-04-16
瀏覽:
1,487
推:
0
回應:
0

「打造蝴蝶樂園」李榮宗老師

2024-04-11
瀏覽:
3,429
推:
11
回應:
0

台南秈18三星柯林栽種第四年

2024-04-03
瀏覽:
3,694
推:
0
回應:
0

辦活動適合~好吃台南秈18糙米紅豆糕

2024-04-02
瀏覽:
4,072
推:
7
回應:
0

小朋友一掃而空的台南秈18地瓜煎餅

2024-03-27
瀏覽:
4,089
推:
16
回應:
0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すこい Yangmingshan Terraces

2024-03-26
瀏覽:
3,410
推:
10
回應:
0

Expressing gratitude for hosting Japanese Ayumi and Hinata

2024-03-26
瀏覽:
3,156
推:
0
回應:
0

打造台南菁寮桃花源~楊智謀夫妻

2024-03-20
瀏覽:
5,256
推:
51
回應:
0

2024台大農場百年祭天插秧

2024-03-19
瀏覽:
3,268
推:
0
回應:
0

磯小屋米壽演講--「一個小村的永續與未來」--深坑炮子崙的啟發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