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停擺數十載 緬甸記者受衝擊

文字-A A +A

【記者黃文鈴緬甸報導】從仰光出發的環狀線鐵路列車,是仰光市民極仰賴的交通工具,帶著大包小包貨物的緬甸人從相連郊區與小鎮的38個車站上、下車,列車一靠站,賣著西瓜、木瓜、冰棒、鳥蛋、現拌沙拉、涼麵的小販陸續上車兜售。其中也有拿著一疊報紙叫賣的小販,在緬甸,一份日報只賣2百緬幣不到,合台幣約6塊,這樣便宜的價錢卻讓緬甸報老闆賠慘了。

緬甸現任總統登盛(Thein Sein)2011年上任後,隔年12月便宣布報禁解除,民營日報可申請出刊執照。2013年4月1日,包括《The Voice Daily》在內四家日報正式上市,打破軍政府統治50年來,由黨報《緬甸新光報》壟斷的局面。

 

週報盛行 閱讀習慣難改

 

過往緬甸媒體受政府「出版審查與登記部」箝制,報紙、書刊、漫畫、小說等出刊前都需送交草稿審查,逐一檢視印刷品的每個字、每段話、每張圖是否含有反政府內容,由於審查耗時,緬甸過去僅能出版週報,形成極為特殊的閱讀習慣。

旗下擁有兩家週報、一家日報的仰光媒體集團主席吳可可(U Ko Ko)指出,一份週報可以看7天份的新聞,較不划算,且緬甸人民仍存有日報是黨刊物的迷思,因此目前緬甸普遍習慣購買週報,而同時擁有週報與日報的主流媒體,例如「7天(7 Day)」與「11媒體(Eleven Media)」,則靠週報收入貼補日報的損失。

至2014年3月,緬甸共有18家民營日報與2家黨報,報業起飛也意味著記者需求增加。以《Living Color Media》媒體集團為例,旗下第3份刊物《The Voice Daily》日報成立後,記者人數由原本的40人,增加為70人。

舊有的媒體規模擴增,新成立的媒體也大舉徵人,因軍政府統治而數度停擺的大學教育,即使現在開放了,也僅有隸屬於仰光大學的全國管理學院(National Management College)有開設新聞系。新聞業界苦於人才難尋,曾發起一波抗議,要求政府成立官方的新聞學校—「緬甸新聞學校」,將於今年7月正式招生。

 

唯一新聞系 師資設備缺乏

 

兼任全國管理學院新聞系、仰光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的Margaret Wong,不諱言指出,身為全國唯一新聞系,該系缺乏師資和設備,畢業生懂得新聞理論則苦於實務經驗不足。2007年創系之初,2名歷史系教授、1名地理系教授與政府資訊部人員充當講師,3年後再回聘4名應屆畢業生。

迥異於別國新聞傳播系所擁有電台或攝影棚等廣電設備,該系則規定大四生畢業前得實習3個月,在報社、廣播電視台、資訊部底下的「印刷與出版業(Printing and Publishing Enterprise)」各實習1個月,以彌補在校實務經驗的不足。

教課內容也是一大問題,目前4年課程都由資訊部訂定,但當中許多並非新聞相關,連「機械學」也納入必修。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便協助修改課程,最新課程納入「環境新聞」等,將於今年12月新學期開始實施。

Margaret Wong 觀察,新聞業需求增加,許多訓練不足的年輕記者,採訪工夫不紮實,更缺乏一般常識,過去軍政府一有動亂便關閉國內大學,導致許多畢業生實際上只讀了幾個月的書,便拿到文憑。經過幾次被採訪的經驗,她發現記者寫出來的和她講的完全不同,「你去反應他還覺得自己沒錯。現在他們要來採訪我,我都說不要,我最怕他們了。」

▲仰光大學校園裡,風聲鶴唳的情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開放自由的風氣。(圖、文╱黃文鈴)

媒體箝制不再 暴露記者專業不足

 

緬甸記者協會副主席迪哈少(Thiha Saw)則指出,民營報紙的編輯平均年齡是28歲,普遍新進記者的年紀則只有18、19歲,面對愈趨競爭的媒體環境,需要更多機構提供至少半年以上的訓練課程。新聞教學經驗逾十年的「仰光新聞學校」創辦人葉南莫(Ye Naing Moe)直言,很多緬甸記者的寫作簡直就是場「災難」,「他們甚至不懂得如何以緬文寫作。」

葉南莫說,企業主不願花錢投資訓練課程,許多剛入行的記者只好自掏腰包到外部機構上課,而其他人只能做中學,但呈現出的新聞品質則參差不齊。此外,以往有「出版審查與登記部」嚴格限制刊物內容,雖然讓記者的報導受限,卻也像一張保護網,讓記者毋需挑戰自己或增進新聞採訪能力,久而久之,新聞業停滯不前,記者也習慣這份安逸。

2012年8月,「出版審查與登記部」遭廢止,媒體箝制不再,也清楚暴露出記者素質不足的問題。迪哈少說,「有時,我們會懷念審查制度的存在,它明白規範出哪些是不能報導的。」包括高度敏感的宗教衝突、揭露政府弊案等,需要調查報導的真工夫,但多數緬甸記者現在才要開始學習。

 

教育體制改革 新聞品質從根做起

 

緬甸開放已邁向第3年,登盛領導的新政府明白民主自由才能帶領緬甸經濟起飛。過去被視為學運動亂起源的仰光大學,自1997年停收大學生的禁令,去年12月也宣布解除,仰大全校20個系,每個系招收50名學生。教育改革的齒輪漸漸轉動,學界和業界開始呼籲,由舊教育體制培養出的老師,不能再活在舊思維當中,因為這是個不斷改變的時代。

吳可可說,緬甸當前的問題不是經濟,而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唯有更多大學成立新聞系所,

才能確保未來記者的素質。資訊部副部長烏耶吐(U Ye Htut)則認為,儘管已有許多NGO與緬甸媒體合作,提供記者訓練課程,但整體而言,新聞訓練相關機會仍相當缺乏。連帶地影響到民眾對於媒體報導的信任度。

今年7月,官方成立的「緬甸新聞學校」將率先提供為期一年的新聞文憑課程,以實務操作為主。由UNESCO、政府資訊部、緬甸最大電視媒體集團「Forever Group」以及瑞典、丹麥、德、法等國新聞組織,規劃並提供新聞課程。當然,這所新聞學校的成立,並非提升緬甸新聞素質的唯一解藥。但從政府官員密集參訪國外媒體機構等動作,可看出新政府推動媒體改革的企圖心。

歷經長期鎖國的緬甸,從人民、教育者、媒體到政府,正經歷一連串的變革,烏耶吐直言,面臨蓬勃競爭的市場,媒體更應把持新聞倫理,因為年輕記者累積新聞經驗的同時,仍肩負著教育社會的使命。

▲常見拿著一疊報紙的小販,在船上、火車上、馬路上叫賣兜售。(圖、文╱黃文鈴)

▲仰光大學歷史系系主任、全國管理學院新聞系系主任Margaret Wong,在校任教25年。她無奈地說,兼任兩系主任讓她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圖、文╱黃文鈴)

▲資訊部副部長暨總統府發言人烏耶吐(中立者)被視為政府宣傳機器。他對媒體自由持開放態度,並認為媒體能推動國家民主改革。(圖、文╱黃文鈴)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4

加入時間: 2014.04.07

記者是一輩子的事

加入時間: 2014.04.07
11則報導
1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1:06

力挺林義雄 停建核四萬人上街

2014-04-28
瀏覽:
2,006
推:
43
回應:
0

民主路崎嶇 改變中的緬甸

2014-04-23
瀏覽:
2,730
推:
76
回應:
0

昔陷牢獄 記者父子今嚐新聞自由

2014-04-19
瀏覽:
1,248
推:
3
回應:
0

三義外環道必要性受質疑 全案退回再審

2014-04-17
瀏覽:
7,259
推:
6
回應:
0

林飛帆:懷抱理想而來,承擔責任而去

2014-04-11
瀏覽:
1,798
推:
5
回應:
1

陳為廷:這場運動屬於所有參與的人

2014-04-11
瀏覽:
1,434
推:
14
回應:
0

翁山蘇姬:緬甸尚無絕對的新聞自由

2014-04-08
瀏覽:
1,686
推:
3
回應:
0

緬甸系列報導 緣起

2014-04-08
瀏覽:
1,006
推:
2
回應:
0

教育停擺數十載 緬甸記者受衝擊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6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