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視窗 下[2/2]

嵌入:
文字-A A +A

 一份讓小學生滿頭問號的假期作業:

康康舞改編自哪一國民謠?

布拉姆斯和莫札特究竟長什麼模樣?

 「真善美」變成「真喜美」

當「波斯市場」變成「將軍令」

 小學生大聲問:老師,有問題!

得到的答案卻是……

當教育軟體的品質和維護

趕不上一心電腦化的迷思

孩子們從變形的視窗裡

到底學了些什麼?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尹瑜 張

高師大
現今教育制度使得只有一位老師出題,並沒有經過其他老師審核,造成錯誤不易被發現及可能有個人主觀意識等問題出現。從這樣一個變形視窗的單一問題我們可以慢慢推進到整個教育制度的完善度與否。並不是什麼東西都冠上「高科技」這樣的稱號就該是令人所讚賞的。若要這樣從點到面的深度探討教育,我們應該只看見表面,而忽略了學習的本質。

鄭彰緯

個人認為,出一個題目需要表達你所要教育的方向以及所想要傳達的知識內容,並不是只要把題目出出來就好,接著因為一個人出一個題庫,對於知識內容上很難拿捏,導致於老師很難讓每題的題目都有區隔,都有不同的創意,接著作業程序上,是老師上傳題庫在平台上,再由管理員將題目放置網路平台,這個過程如果沒有雙層的檢查,難免題目會不小心放錯,不過看到有些題目可以看出老師出題的用心度不夠,以及想要表達的教育方向並不是這麼地確實,感覺有些題目是為了充數用的,並不是想要讓學生學到甚麼或著是發現甚麼,這點我個人是相當的不認同,不過由於現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導致一人出題的現象時常出現,雖然這是為了保密,但是教育應該不是只是測驗成績上所呈現的數字吧!個人覺得一個題庫如果是由許多老師的思想、創意所構思出來的,這樣的題庫所能表達的教育目的會更完整!

翁聖翔

真善美與真喜美的議題其實我認為是小題大作。當初若是翻譯成真喜美,那麼真喜美就是正確答案?就名字而言討論它的內容、價值、意義,我認為沒有必要在這上面做文章。真正重要的是要讓小孩子知道有真善美,這部小書、戲劇甚至電影。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引導,在於思考。就算今天真喜美這名字是錯誤的,那麼孩子可以問老師他的正確翻譯名字是什麼,老師也可以介紹真善美給孩子。反觀若是孩子知道名字是真善美,卻不知道內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這才是失敗教育下的產物。

高師大物理系二年級

Charlene Wang

看完影片,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和過去很不相同
過去的暑假作業都是一本本的冊子,反觀現在卻是用電腦作答
我覺得這影片點出了幾個這種教育政策的缺點
1. 老師對於出題的內容並不甚熟悉,影片中老師有好幾次都不知道出了這樣的問題,卻只是笑笑的打馬虎過去
2. 這樣的上傳系統無法即時反映學生的問題,學生發現問題有錯或有疑問時並無法即時向老師請問
3. 在台灣這樣功利主義的狀態之下,音樂科是副科,學生對於音樂的接觸本來就不多,要由這樣的作業除了學生真的無法完成之外,也會加深學生對於音樂課的反感
科技化學習固然是件好事,但不要忘了初衷,假如只是要從題庫裡抓幾題出來考,那不如把整片題庫光碟給學生帶回家自己看。老師要負起出題解答的責任,假如連最基本的題目確認都無法做到,那便不是個襯職的老師。
高師大英語系文伶

高師視設四魏于珊

看完真的覺得,現在小學生學的東西也太難了!藝術的學習本該是快樂的,而不是單純的去死記這些八股的題目,這樣就失去藝術帶給我們最原始的快樂,難道這樣子的學習方式真的是好的嗎?他們只是小學生,應該要以他們的年齡出適當的題目吧!網路很方便是沒錯,但是現在真的每個家庭都能夠有這樣的學習環境嗎?一直覺得實際的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感覺,遠遠會勝過用冷冰冰的網路來溝通。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淇淇

既然這種問題年年都發生,政府又不嚴謹把關,一再讓小學生面對試題時不知所措,是否該換個方式呈現?"數位學習"真的提升學習效率,增進學生與知識的互動?還是對知識更加不清楚更模糊,讓學生每次答題時都不知該如何應對?如果想要善加利用電腦與網路資源,達到"數位學習"的效果和目的,首務應該把題目矯正正確、嚴格檢查再實行,不然還是回歸至紙本作業的年代吧。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Eva

科技的發達,帶來人類大量的便利性,但是這些優點之下,必定會有些缺點,電腦出題十分方便,但是卻對於學生還是有些許的不方便性存在。而影片中,教師出題,卻沒有其他老師幫忙校正,之間可能出現錯誤或是種種問題,這樣的方式對於小朋友的學習真的是好的嗎?有幫助的嗎?這樣的方式還有待我們研討。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魚

網路是一項先進的科技,融入教學裡,透過網路讓學生來教作業,有些老師可能認為方便且省時,但是也會有他的缺點,作業上可能出現很多錯誤又沒辦法直接的和老師討論,過度的依賴只會造成教學的低落,好的教學是要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老師所要傳達的教學內容.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Fang

第二段影片中,老師說到自己的旅行經驗,因為獨愛歐洲,故出題時將其納入,希望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但似乎太過的自我,忽略孩子年齡所能夠理解的程度,也失去了真正應該教給孩子的知識價值,但不能一昧都將錯誤推給老師,畢竟受到經費和人員的限制,老師也是相當難為,所以家長也應一同監督,有了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一起糾正、找出正解,而不是讓孩子一個在視窗前看著重複的錯誤感到困惑。

屏教大 媒體與社會 J

數位化教學可見是現今教育成為潮流的一種方式,但是當紙張上知識利用數位方式呈現時,該注意到的事項卻開始變得不重要!雖然有電腦可以幫我們做到試題整理的部分,可是如果沒經過一再地確認就讓學生做作業,便是做了教育中最差勁的示範!但是在出題目的同時,如果沒有考慮到對象的學習程度和進行篩選最適合的知識,那麼這種教育是沒有意義也不需要存在的!

屏教大 媒體與社會 Evelyn

雖然利用網路做功課是個先進的突破,不過如果無法將網路好好利用的話,那不如就遵循古法,發ㄧ本大大的作業本給小孩吧!許多學科其實注重的不是硬背的知識,因為那些答案只要去搜尋一下就可以得到了!老師出題時,能夠思考到底想要孩子學到什麼,出一些能夠真正讓小孩去思考的題目。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shini

看完此影片,最想做的是笑!
無法想像做為老師及學校的工作人員竟然是把錯推給網路!!
我不懂為什麼那些音樂家的名子那麼重要!好像把重點都放在名詞上而不是它的內容!
台灣的小孩把補習班當成第二所學校,這件事並不會感到訝異!
而且上傳的資料都不會審核一下? 這樣只會讓老師越來越懶散的!
如果台灣的學校在這樣下去,補習班會代替它的地位的!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phoebe

利用網路寫作業,真的是教育上的一項重大的改變,但是突然有一個疑問,如此的數位化,但能確保每個學生家中都有一台電腦嗎?然而,如果有電腦,但每個家庭都會有網路嗎?而城鄉差距的問題,是否會造成硬體設備的差異呢?應該是要多想想許多配套措施,來應變越來越趨於數位化的時代.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Shan

網路寫題目雖然很方便,但學習成效相當有限,畢竟在遇到問題想問時,卻無人可問,大多的題目也是過目就忘,題型也不斷重複,
希望這些問題可以在課堂上解決,寒暑假作業可以派更有意義的,並非於網路就能學習到東西。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sun

這些題目我在小學、國中時也做過,所以更能體會影片中學生們的困惑。對於那些狹窄的、做過就忘了的知識,我也只是一知半解的完成它們,影片中的老師提到,孩子對於不知道的事情會主動去探索,但是我認為當大多數的孩子看到一個之前完全沒看過或是跟認知不符的東西時,如果不是有人在旁引導,或是他自己真的有極大的興趣,那他只會感到迷惑和不耐。而且那些題庫裡的題目有些真的非常刁鑽,感覺目的不是在讓你從中學習,而是純粹在"考"你而已。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SYH

  藝術與人文素養的能力培養,難道用所謂的線上試題測驗就能有所成效嗎?貪圖方便的教學對學習者來說是無益的,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情境設計以增加經驗的累積,如此才能快速地學習與正確地配對所接收到的刺激,而非僅是紙上談兵,卻絲毫不解其意,當用於生活中時,又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FISH

雖然說創意很重要,但若把創意過度發揮在出考題上,那就是不適當了。老師出題應與學生的學習經驗融合,讓學生真正了解。評量的目的在於讓老師了解學生吸收了多少、哪方面表現很好、哪方面稍弱,這是一個讓老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一個管道,而不是出一個完全不合邏輯的題目,然後還怪學生學不會,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出在老師本身吧!身為老師應該要有省思的能力,而非不停的怪罪別人,結果還說學生沒有反省能力。身教跟言教真的很重要!

屏教大Tiff

由此則報導可得知台灣現行的教育大多還是填鴨式教育,太多選擇題了。或許是考慮到操作上的不方便,或者是考慮到老師沒時間一題題批閱開放式回答的題目。但我認為就單純藝術教學,記者有提到應該問孩子聽到某首曲子是甚麼感覺,我覺得這題很好,但是如果是選擇題,我又覺得太狹隘了跟問人名沒差別。應該是要一個開放式的回答,讓老師了解學生的感受,並了解為什麼學生有如此的感受。當我們在出題時,也應該要想到我們要學生學到的是甚麼,我認為這個核心價值很重要,它會讓題目較不會偏題或者能讓學生較能夠吸收你想給他們的知識。
而出題也不定是要學生回答問題,也可以給學生聽一些音樂或者看一些額外的輔助教材。
不管是音樂素養或者其他學科,我認為一開始是需要死記某些基礎知識,有了這些基礎知識後才能發展屬於自己的東西培養能力。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Chun Ting Cai

命題者在命題時不能太過於主觀,只單一憑靠自己喜不喜歡或是在題目上玩文字遊戲,這種評量方式是沒有意義的,在設計題目時必須考量各個層面,以藝術與人文課程而言,注重的是學生多元面向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意、發揮不同的才能,若是一味地要求背誦,學生無法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那預期達成的學習成效將會有限。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yushan

因為網路使用的普及,現在使用電腦的年齡層愈來愈低了,而現在的國小小朋友竟然用這樣的方式做其作業,讓我感到蠻驚訝的,只是題目的內容我覺得似乎有待修正,或許就像影片所提,因為經費不足導致只有一位老師出題,卻沒有人幫忙做審核動作,再加上有些題目或許對於小朋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或教育意義,因此我認為在網路的學習上,還是必須斟酌考量,題目構想也要多一點深度和多方參考,這樣對孩子也比較有實質上的幫助。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Carrie

像是影片中所提到的,由一位教師出題,而沒有其他人能夠幫忙查閱是否錯誤,或者是提供意見的機會,這樣的出題機制對孩子來說是否有利學習,我認為即使是一個小題目,也不能夠依據老師的個人經驗呈現,那樣太過於主觀,必須要和其他教師互相討論,融合不同的生活經歷,共同擬定出適合孩子學習方向的試題。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粥停

記得以前國小時,我們的寒暑假作業都是一本大大的,有好幾頁,沒想到現在的國小寒暑假作業居然如此科技化,是用電腦做作業耶!但是根據這支影片看來,因為沒有再去校正題目的正確性,所以同學對於題目常常會有疑問,再加上一個老師就要出3.4.5.6年級的寒暑假作業,真的是負擔過於大,或許會導致題目出得不符合該年級的程度,如此一來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
而學生也勇於要指證題目的錯誤,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行為,如此一來,相信對於此題目的正確答案就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了!
在現在充斥著高科技的生活中,我們應該要更加地去注意其中的正確性,才不會對下一代造成不好的影響。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ju ee

我覺得使用網路教學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學生可以無時無刻地學習,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來學習。壞處是學生與教師缺乏了實際的互動。而且有時候老師出的題目也會難倒學生,除了出些奇怪的題目,也有可能是在上載資料時發生錯誤,導致學生看到的檔案也有錯誤。所以我建議老師在上載資料時可以再重複的確認資料是否有誤。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ED

影片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家長看到這樣的數位教學也許會覺得,這樣學生總不會輸在起跑點了吧。

可是什麼才是真的輸在起跑點?

其實我一直都不覺得數位學習會比較好,我心中也有很多疑問。
遠距教學,學生專注和理解的效果如何,老師在乎過嗎?
為什麼小孩子這麼小,就要他們開始習慣盯螢幕這件事,如果我是家長,我會擔心學童的近視問題,也會懷疑這樣的教學是否有確實達到效果?
教學是需要互動的,也是需要體驗的,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越是自己親身體驗過的越能記的牢固。
學習也是有趣的,尤其是對小朋友來說,他們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想知道,因此每個老師用心的呈現方式還有和同學互相討論的樂趣,更是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原因。

最後,我認為數位化,無論是用在哪個地方,使用的拿捏是否恰當,絕對是需要每一個使用者要去用心衡量過的,畢竟,任何事過與不及都是不好。

記者周傳久回應菜OG

許多先進認為出題品質來自教師負擔太重
某種程度這是事實
但接下來大家要一起繼續接受這種惡性循環
讓台灣大崩解
還是一起想些辦法來改善
這是我們的選擇
人人若在個人崗位有清楚的價值觀引導動機參與改變
我們還是可以更好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菜0G

觀賞完這則影片的報導內容,回想起自己的小學階段其實是沒有接觸過這些數位化的作業的,不曉得是否城鄉國小資源的差距。再訪談的過程中,訪問人提出許多質疑的問題,然而我認為受訪人的回答其實都有點含糊,他真的記得他所出的題目嗎?他真的有重新去檢視這些題目嗎?人員備置及軟體的品質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身為教育人員,當這樣一的作業的責任落在己身時,重新檢視是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與負責態度?由於科技的進步,雖然使教育更多元化有更多樣的方式來呈現欲傳授,但是也因此人們過於仰賴科技。我認為在運用這些軟體時,教育者己身也需要做檢視與思考,當這些題目要給學生做測試時,應該要去檢視題目背後所具有何種的教育意義,能讓學生認知到什麼,這些其實都是教職人員己身應該保有的理念與原則。

成教碩二學生 雅宜

透過此影片,個人邊觀看邊省思出下述心得:
1.數位媒體是教學與學習的新趨勢,但在教學者欲將媒體融入教學時,首要考量點在於透過數位媒體的使用,是否真能有效能地去協助學習者學習,不可諱言,數位科技改善了傳統教學無法達成的功能,舉例來說,個人在大學修讀數學教材教法的課程時,授課教師本身於國小任教數學科,曾播放自製的數位教材讓我們知道,原來對於抽象的立體空間思維,有效使用動態媒體影像是可大大協助學習者獲得知能。然而,對於該影片的省思,個人認為應重新去思考的徵點為:究竟將教學媒體用於藝術人文學科領域的教授時,應將其用於哪個教學過程中的環節、而非功能僅僅在於出題、回收問題、學習者答題方便、教學者收題方便。
2.因科技的發達進步,轉而對教學領域上也出現更多期待,然而教師員額配置沒有增多,但所需背負的教育工作量卻增多,其實對處於教學實務現場中的教師而言,挑戰是很大的!如同影片中,一位音樂老師除了對四個年級的班級進行教學外,還得負責八個藝術與人文學科的作業出題,再來又需由人員配額只有一個的資訊工程師進行彙整,我認為此影片透露、反應出的並非是教師單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學校內教育人員系統是否有彼此相互連結、並發揮極大的功能,否則,該問題仍舊會不斷阻礙學習者的學習。

記者周傳久回應打狗老師

挑戰就是跨領域能否誠懇合作
這似乎是台灣現在很大的障礙
源於什麼有待釐清
也許是教育
也許是別的

打狗市教授

1. 出題老師祇要初完題送出後,自己run一遍即可避免一半的問題(這是成人教育者未來若有機會處理線上學習問題時應注意的)
2. 比較大的問題是出什麼題目及為了什麼目的作這樣的線上學習或評量。這類的線上活動是否合宜,要視個別情況而定。但類似這種問題:到底什麼樣的線上活動有助於音樂的學習,我覺得需要有一個社群去互動思索,才容易有較周延的考量。當然,不見得每個學校都有這樣的條件,有夠多的老師而老師也有意願。或者當如怡萱所言,有專業的團隊 (至少音樂+數位)去研究,再把它變成老師很容易操作的知識與技術。目前影片中老師使用的軟體其實就是要讓老師很容易使用的,只是沒加上學科的軟體,即個別學科適用的know how. 片中小朋友的作業其意圖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把加強學習與評量放在一起的一個活動。若是加強學習,樂理的學習、聽音訓練、或是只是為了擴展同學聽音樂的領域,說不定就可透過線上活動達成。上課沒這麼多時間,就把好的音樂, 希望同學欣賞的音樂,放在線上,同學點開就有音樂可聽等等。不過這些都是在他們已有一個在校可以歡唱的音樂課的前題下而言的 也是在認同同學們從個個角度下的思考說的

屏教大 Jin

在我小時候也有做過紙質的寒暑假作業,題目大多是些重複性的內容。看到現在已經發展到用電腦來做作業,不免在感歎時代的進步。老師出的題目有錯誤大多是在題目上載的過程中發生的錯誤,我認為需要增添其他的老師來負責題目的擬定和審理,這樣題目就會正確率高些,內容方面也會更寬闊。
科技進步帶來的是各個層面的發展。網路作業給小學生視聽方面的便利是原來所沒有的。我贊同利用電腦。也許題目的設定還有重複等等問題,這需要學校和老師進一步在這上面付出心力,經過推敲一定會達到幫助學生的目的。我們不應該一味的責備目前的“網路假期”,而應該從自己的角度提出問題幫忙解決困境,這樣才算對的吧?

fufuchen

我想這個現象或許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來看:
1.題庫系統是否搭配相對應的線上課程/實體課程/對應之紙本教材。(課程+測驗應該是綁在一起的,課程目標與測驗目標也應該是連結與對應的)單獨的題庫系統,基本上是一個很奇怪的設計。

2.線上教材的設計。以學校的體系而言,會認為老師本身就可以進行線上教材的設計/規劃。事實上不管是數位課程的手法、表現方式,都是一個專業的領域,需要一整個團隊的配合,包括與教材設計師、多媒體設計師、程式設計...等專業人員的配合。但目前學校會把專業教材設計師的工作,放到老師身上,不過事實上,老師並沒有線上教材的設計專業,我認為不該苛責老師本身。而是整個線上學習的規劃錯誤。

3.題庫系統的審閱與校對。
這是一個相當繁瑣又需專業的工作,需要專人來處理,但目前處於發包的廠商多是精通"程式設計"的公司,沒有能力處理題庫本身的專業問題。

4.線上學習的規劃。
線上學習是一個專業的領域,以公部門而言,就是有一個專責單位/專人,負責這個領域的規劃、製作(可能委外製作、也可能購買),學校體系若有心發展,也該成立類似這樣的單位來專責推動。

以上是我看完的一些初步想法,敬請指教。

成教碩三 陳怡瑄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KIO

教師出完題就交給其他行政人員去負責處理,
不管是出題的方向還是內部人員的工作檢查,
都給人一種草草了事的感覺,
學生並沒有從中接收到恰當的知識,
反而還增加了師生間溝通管道有誤的問題

利用科技給學生出題並沒有什麼不好,
但是只藉由文字,圖片和聲音的"測驗"
是否能達到評量甚至是提升學生能力的效果,
這很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LYS

在電腦資訊發達的現在,不論是老師們出作業、批改作業或是學生做作業都變得簡單了,但也為這樣的方便,導致不論是老師或學生出錯的機率也大幅的增加,我認為老師如果不好好謹慎地看待或再檢查自己的題目,這樣會造成學生無所適從且對於知識對錯的概念會變得模糊。影片中的老師對於自己所出的題目有問題之部分多為不清楚、不知道,若老師都對自己的測驗題不熟悉,那怎能又要求學生懂得那些觀念呢?所以我想這是老師們所必須避免的。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Bella Chen

在這兩個短片中,我們看到不合理的媒體機制,一心的電腦化,帶給小朋友的難道就是“真善美”變成“真喜美”、“波斯市場”變成“將軍令 ”嗎。當小朋友們大呼“老師,有問題,題目很怪唉!”的時候,他們的呼聲又是否能真正被老師所聽到。不應該讓一味追求媒體形式的進化而影響到教學的品質和內涵。

成教碩一吳怡婷

關於影片中的作業,可以想像是老師應付學校政策所上傳,依據教學現場的經驗,通常開學後,老師們只會挑出幾本優良作業參展,其他寒暑假作業是被擱置在旁,對於遠到雲端上的線上作業,更是容易被老師們拋諸腦後,這是多數國小老師的情況,不是例外。而人文藝術領域的老師,除負擔正式課程外,還要承接合唱團、美術班等額外的教學活動,在分身乏術下,教學品質的參差不齊,以及沒時間做教學反思,這樣的教師處境讓人擔憂!
檢視這份線上作業,認知這位老師學習目標的重點,想像一下實際教學現場,令我想起高中的音樂課,重覆背誦許多音樂家的人名以及曲名,學期終了來張考卷做測驗,過這麼多年後,腦海中想到的是委瓦第-四季,某一堂老師要我們練習把旋律變成畫面,不同的旋律呈現四季中各種場景的美好,讓我印象深刻!關於美學素養,不該只是知識單一的累積,更重要在於「美感」的培養,關乎感受力的課題。
延伸到線上學習,國小階段,數位教材大多扮演輔助工具,從一開始資源分享,測驗工具等應用,讓我想到這兩年小學積極發展的電子書包,老師利用iPad等平板電腦上課,師生們在雲端討論、學習各樣軟體、完成線上作業,這讓教與學的互動產生不一樣的質變,也是值得關注的教育現象。

屏教大媒體與社會 溜洽in

看完第一及第二集,我不禁回想起自己ˇ在國小及國中都有做過所謂的這些「網路假期」的測驗,從低年級至高年級的經驗來說,好像偶爾會寫到同樣的題目,或是同類型的題目。這還是個小問題,我人為其中有一個滿大的弊病是,其實這類測驗有點像是效標型測驗,當你過了某個分數(六十分)便算通過,若沒通過則就是在重新將測驗來一次,當有人藉著重新來好幾遍,將大部分題目都跑過瀏覽過,那麼整份考卷的答案便呼之欲出,那測驗的意義從何而來?這是我認為必須修正的。
其中藝術與人文所出的題目較制式化且不偏向生活導向,是否侷限了學生們的創意邊界,讓他們原本能充分享受音樂或藝術的當下還被制式所桎梏。
但這樣的線上測驗卻又能讓學生們在寒暑假期間能不間斷的學習,從中吸取以些課常以外的新知識,也不妨是好方法。
很難去斷定這項測驗(活動)的好壞,或許也端看學生們對於此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吧!

記者周傳久回應謝伶婕

您的洞見很幽默很值得教育界大老想想
我們的師資培訓製造很多文憑與資格
但是在內心是否脫離制式的考題思維
教育設計能否為學習者拓展天空還是消磨創造力
到底越學越笨還是更聰明
老師出題引導思考
學生的黃金歲月被浪擲還是啟發
對學生與社會的影響都頗可觀

謝伶婕

看完影片,總覺得題目好眼熟哪!赫然想起…自己的表弟也曾在寒暑假被學校要求上網做此測驗。由於藝文科題目並未依年級分類,各版本學習內容有所差異;更因題目設計讓人摸不著頭緒~因此他當時…是以猜猜樂的方式來完成此項作業要求!

如同影片中所見:首先,在試題設計及校正上,缺乏一完整審題機制;其次,並非所有學科都能以制式化的測驗方式來檢驗其學習成就,尤其是藝術科目的評量!為因應數位化教學,硬是將其轉換為生硬的考題測驗,甚至玩起文字排列遊戲,但評量結束後,考題便永不見天日,不再被提及與討論!這樣的設計,是否真有其效果?

人文藝術涵養,無非是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美好事物欣賞的能力!如何透過學習,讓學生在聆聽歌曲、欣賞畫作時能有所觸動;音樂課時能開懷高歌、美術課時能盡情塗鴨…似乎遠比認識莫札特長相,搞懂浦羅柯菲夫或浦羅柯夫菲更來得有意義!

藝術,是很主觀的感受;很難透過測驗去量化,更無法用”正確答案”去侷限及評量其人文藝術素養! 硬生生將藝術其轉換成記憶性知識,制式地以測驗去量化其學習成就,不僅無法達成既定成效,更扼殺學生「學」的意願以及對美好事物欣賞的能力!

成教碩二沈宗憲

1首先我要肯定高雄市教育局推展線上教學的用心,以這個出題案例來看,如果今天是語文、數學科目,我想老師應該會上傳不同深度、廣度的題目,結果可能會不一樣。只是今天被挑出問題檢討的科目是藝能科中的音樂,究竟要怎樣把需要實際操作、演練,甚至需要現場教學指導的音樂課,把它拿到網路上來做教學、評量工作呢?因此,不是所有的科目都適合上網學習,甚至利用網路來測驗學生的學習狀況。
2音樂這科目最需要用右腦進行運作,但是這案例中要被批判的是老師拿瑣碎、片斷的記憶性知識(常識)當作答案,音樂課變成要用左腦運作工作,豈不可笑?或許是老師因為必須在網路上出題,無法出一些有深度的題目吧;或許是老師把教育局指派的工作,敷衍一下吧;或許教育局求好心切,沒有考量基層教師的困難吧……
3我的藝能科從小就很差,美勞、音樂都是我深感困擾的部分,當然,影片中老師強調的素養我都沒有,長大後也很難去欣賞美的事物,例如:如何欣賞一首好聽的音樂、觀賞一幅世界名畫。因為,求學階段沒有去想太多,老師給我什麼就照單全收,沒給我也不敢有意見。因此藝能科被拿掉上數學,不意外,現在想想真的很可惜。可是過了二十多年,影片中老師採取的評量方式明顯是有問題,我想有些學生的藝術素養層次可能就會無法提升上來,這真的很可惜
發表人: 成教碩二沈宗憲

成教碩二蔡俊士

學習的目的
本來是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更美好
因此,藝術的學習應該是快樂的,是心情解放的,而不應該單純是知識囤積的,記憶的
記得小時候,只要是上音樂課,就是把國語、數學、社會課本放在一邊,一同隨著老師的風琴聲大聲吶喊,不管這是誰作的歌,不管是不是世界名曲,更不去管是不是唱了這首歌就會變得比較有人文素養,很簡單的就是希望透過旋律,把心裡頭想要發洩的能量透過嗓門大聲喊出來,雖然是五音不全而且堪稱是噪音,但是卻是大家都期待的一堂課。
但是到了現在,音樂課的學習,變成了要在網路上透過電腦螢幕去了解這首歌的作者長什麼樣子,這樣的教育方式,難怪學習變得這麼的痛苦不堪。

2

加入時間: 2007.06.20

獨立特派員

加入時間: 2007.06.20
1,320則報導
1,19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獨立搬家公告】

2012-12-13
瀏覽:
7,880
推:
0
回應:
0

小小農夫在萌芽

2012-12-13
瀏覽:
5,039
推:
4
回應:
0

幸福‧食在好農

2012-12-13
瀏覽:
4,730
推:
1
回應:
0

牛糞傳奇 田未秧

2012-12-13
瀏覽:
5,446
推:
8
回應:
0
15:22

混障的人生舞台

2012-12-06
瀏覽:
6,765
推:
3
回應:
1
20:49

康家要找家

2012-12-06
瀏覽:
5,942
推:
5
回應:
0
17:37

帶種的女人

2012-12-06
瀏覽:
4,976
推:
9
回應:
0

重要公告,部落格搬新家了!

2012-11-30
瀏覽:
4,313
推:
1
回應:
0
16:19

目標720小時

2012-11-29
瀏覽:
4,207
推:
1
回應:
0
16:43

台東醫療啟示錄

2012-11-29
瀏覽:
4,447
推:
6
回應:
0

變形視窗 下[2/2]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92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92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